一天之內,中國產品4次遭美國反傾銷裁決,中美貿易摩擦再次升級。
美國當地時間3月20日,中國輸美化學增白劑、鍍鋅鋼絲、鋼質車輪被美國商務部認定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此外,美國商務部還對中國輸美晶體硅光伏電池組件作出反補貼初裁。
中國社科院中國國際金融與對外貿易研究中心主任馮雷研究員,22日在接受經濟導報記者采訪時分析說,“一方面,歐債危機愈演愈烈、美國經濟持續低迷的背景下,美國國內的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另一方面,自由貿易是大勢所趨,貿易保護不利于全球經濟復蘇。未來中美貿易摩擦是否加劇還很難判斷,但貿易摩擦轉向科技密集型領域的趨勢日益顯現。”
我國加入WTO已有10年,為何今年伊始中美貿易摩擦便如此之多?
“貿易摩擦主要發生在兩國共同競爭的領域,不同時期,共同競爭的領域也不同。今年,美國在經歷了國際金融危機、債務危機后,開始注重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而其人力資源成本偏高,產品競爭不過中國,貿易摩擦必然增多。”馮雷說。
馮雷預測,隨著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兩國共同競爭的領域將增多,其中科技密集型領域的矛盾將尤為突出。
“前幾年,很多產品名義上是‘中國制造’,但這些產品只是處于全球產業鏈中低端,沒有國際競爭力。近年來,隨著我國出口產業轉型升級,我國產業與美國趨同,中美兩國的貿易互補性正在向競爭性轉化,產業競爭加劇。這一方面反映了我國對外貿易乃至國民經濟發展的巨大成果,同時也構成了引發中美貿易摩擦的客觀基礎。”馮雷說。
馮雷判斷,中美未來貿易摩擦主要取決于美國國內產業對中國相關產品進口的反應,這種反應的力度又主要取決于中美兩國產業的結構及發展狀態。
馮雷認為,貿易保護主義損人不利己,如果美國持續對華展開“雙反”調查,兩國貿易摩擦很可能會升級為貿易戰,那么,誰也不會是贏家。
根據上述美國商務部對中國光伏電池產品反補貼調查的初裁結果,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下稱“英利公司”)出口美國產品將被征收3.61%的進口稅。英利公司美國子公司總經理Robert接受導報記者采訪時透露:“英利公司一方面積極應訴,一方面繼續致力于美國市場開發。同時,積極開拓國內市場,通過創新降低成本,形成新的競爭優勢。”英利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苗連生告訴導報記者:“征收關稅對中國和美國的光伏產業都將產生不利的影響。美國公布的反補貼稅率雖然低于我們的預期,但是并不樂觀,我們會繼續積極應對,為中國光伏企業抗爭和申辯。”據悉,繼公布反補貼稅率的初步裁定之后,美國商務部計劃于今年5月16日公布反傾銷稅率的初步裁定。同時,美國際貿易委員會也在進行相關調查,預計年底之前完成。在此之前,針對反補貼和反傾銷所執行的稅率均為臨時性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