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4日訊(記者 齊慧 通訊員 劉徳聯 魏綿峰) 立足崗位成才,技術革新14 項,合理化改造60余項,主持、參與的4項發明創造獲得國家專利,中國鐵建十四局集團隧道公司機械工程師邢慧堂在一線崗位上作出了突出成績。“五四”青年節前夕,共青團中央、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聯合授予邢慧堂“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標兵”。獲得此項殊榮的全國各行業突出代表共30名,邢慧堂是中國鐵建系統唯一獲此殊榮的青年代表。
2003年7月,邢慧堂大學畢業后分配到中國鐵建十四局集團廣州地鐵項目部,施工正釆用法國進口的“芙蓉一號”隧道盾構掘進。大學本科階段主修機電設備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他正好專業對口,他立志要學有所用,在本職崗位上用自己所學知識為社會創造價值。
面對高度集成化、智能化的隧道盾構掘進機,他用心學習和潛心鉆研,在一線作業的摸爬滾打中,很快掌握了這個“洋家伙”的復雜結構和操作性能。項目經理稱贊他是這臺洋設備“最明白的人”,外國技術專家稱贊他中國人真聰明。
項目經理點名邢慧堂去當機長,他謹慎細心,根據設備操控室顯示的參數,不斷對比、摸索存在的關系,還將每天的參數抄在自己的日志本上,下班后再回去琢磨,根據每個地層參數的變化和不斷優化,合理調整盾構機掘進參數,成功攻克了硬巖、斷層、瓦斯、涌水等不良地層和特殊地質條件的施工難題,創造了單班掘進18的最快記錄,并在掘進中總結出了自己的一套操作經驗。他被評為“優秀機長”,廣州地鐵被評為魯班獎
2005年至2010年,在“萬里長江第一隧”、中國水下工程扛鼎之作的南京長江隧道建設中。隧道所用盾構機從德國量身定做,是世界最先進的泥水平衡盾構機,每臺有3萬多個零部件,總長134米,總重近4000噸,高約五層樓。光一臺設備就要分幾十艘船從德國運至中國,是世界名副其實的“巨無霸”。
邢慧堂帶領50多名年輕大學生組成技術團隊,開展一系列技術攻關,在有關專家和權威的幫助指導下,先后攻克了盾構機直徑超大、地質水文復雜、水壓高、透水強容易發生坍塌、掘進過程中換刀困難等諸多世界級難題。取得了超大直徑盾構機一次性洞門破除、全斷面粉細沙掘進參數控制、長江大堤沉降控制施工技術、高壓進艙刀具更換及修復作業技術、超大直徑盾構近距離超越施工技術等14項重大科研項目成果,填補了中國乃至世界地下盾構施工領域相關研究的空白。經兩位院士把脈,11名專家會審,兩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四項科技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他帶領團隊積極攻關,將技術成果轉化為強大生產力。如左右線盾構在穿越江中覆土最薄、冒頂塌方風險最大的江中沖槽段時,采用了“精確控制最佳掘進參數、一次快速掘進通過”的非拋填穿越方案順利通過該地層,創造了單班12小時掘進17米、日掘進32米、周掘進170米和月掘進564米的世界同類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江底施工的新紀錄;
盾構機穿越礫砂圓礫復雜地層時,刀具出現嚴重磨損,在更換刀具所需的周期長、風險大、成本高的情況下,經過反復研究、試驗驗證,成功研發了適合復合地層施工的新型刀具,其使用壽命比原進口刀具提高了近15倍,該項研究已經申請專利,并為進口設備配件的國產化提供了成功案例,為今后同類工程的施工積累了極其寶貴的經驗。
此前,邢慧堂還先后獲得山東省優秀青年崗位能手、“江蘇省工人先鋒號”等榮譽稱號,在中國核心期刊上發表專業技術論文十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