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旅游發展,泉州今年撥1200萬元。昨天(25日)上午,泉州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市政府關于泉州旅游業發展情況的報告,建議市政府以清源山創建5A級景區為契機,建立統一管理體制和資源整合的試點,為全市旅游管理體制改革探索新路、提供經驗。
旅游資源多頭管理
對發展旅游不利
據介紹,泉州有10個縣、市、區將把旅游業作為重點產業加以培育,出臺政策予以推動扶持。泉州市旅游專項經費從以往每年800萬元提升到今年1200萬元,規劃構建“一個中心”(即大泉州“文化休閑”中心旅游區)、“三大板塊”(即泉北惠女風情濱海休閑旅游板塊、泉南對臺濱海運動休閑旅游板塊、泉西安永德鄉村生態旅游板塊)的旅游發展格局。
會上指出,按照泉州市“十二五”旅游發展專項規劃,2011年至2015年,泉州旅游總收入年均增長要達到20%以上;接待游客總數年均增長15%。而從去年交出的“成績單”看,實際增幅滯后于規劃的要求,也低于“十一五”期間的年均增長速度,要實現2015年旅游總收入占全市GDP10%的力爭目標,發展壓力比較大。
常委會組成人員審議認為,泉州旅游產業發展存在困難和不足,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泉州旅游管理體制改革相對滯后,旅游文化生態資源隸屬于不同部門,多頭管理。如清源山風景區由清源山、九日山、靈山圣墓等景區組成,分屬泉州市市政公用事業管理局、南安市和豐澤區等管理;同時一座洛陽橋分別歸屬市文物局、洛江區和臺商投資區管理,各單位分散管理實則難以形成合力。
常委會組成人員建議,市政府應以清源山創建5A級景區為契機,建立統一管理體制和資源整合的試點,為全市旅游管理體制改革探索新路、提供經驗。
積極爭取成為
赴臺“個人游”試點
會上,泉州市副市長周真平做報告指出,泉州下一步繼續推動對臺旅游先行先試。積極爭取泉州成為大陸赴臺“個人游”試點城市,爭取允許外地來泉游客或來泉參會的客商在泉州異地辦證赴金門、馬祖、澎湖、臺灣旅游。繼續開展“千人游澎湖”活動,進一步繁榮泉金海上客運航線。積極推進晉江機場至臺灣空中包機直航常態化,做大大陸居民和臺灣方面經晉江機場包機直航互通往來。
據悉,泉州還計劃引進臺灣品牌旅行社來泉設立分支機構,共創兩岸“一程多站”旅游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