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李己平報道:今年7月份以來,吉林省相繼發生玉米大斑病和二代黏蟲。吉林省日前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病蟲害情況。吉林省有關方面認為,目前蟲害正在得到控制,因玉米進入成熟期,對產量的影響不是很大。
吉林省玉米大斑病常年發生在8月中下旬,今年提前了一個月。原本只有局部發生的病情,今年全省九個市都有不同程度發生。截止到8月14日統計,全省發生面積562萬畝,較重發生面積165萬畝。發病程度3級以上的地塊占發生面積的30%。發病的主要原因是氣候條件適宜。玉米大斑病在高濕、中溫條件下易發生。進入6月份以來連續降雨,氣溫不高,非常有利于大斑病的發生和蔓延。
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農作物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為有效控制玉米大斑病和二代黏蟲,省政府拿出900萬元專項資金,各級政府也分別撥付資金,總投入達2000萬元,用于購買防控玉米大斑病、二代黏蟲所需藥劑和藥械,為農民提供科學防治方法,指導農民噴施高效低毒的農藥以及采用正確的施藥方法。
由于當下農產品已進入成熟期,農藥的殘留一般不會影響食用,蟲害的威脅也不會明顯影響收成。相反,因為氣候條件很好,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預計今年吉林省農業效益將創本省歷史新高。談到市場,發言人說,在玉米市場方面可能會有小的波動,但是受全球趨勢影響,歐美地區旱情嚴重,對玉米、大豆等農作物有大量需求,所以玉米可能出現價格提高的情況。
吉林全省防治工作已在8月10日全面結束,大斑病并沒有蔓延和造成危害。目前正在進行的二代黏蟲防控戰役,總體上來看,各地防控措施及時得力,有效控制了各種病蟲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