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車在中高端市場的優勢將進一步擴大,美系車、韓系車還將固守中級及以下市場,自主品牌只有不斷提升才能有所作為,法系車如不努力還將“活在當下”。
本周,最長的國慶長假也沒有影響到汽車產銷數據的發布時間。10月10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1-9月,汽車產銷同比增長分別為4.98%和3.37%,增幅較前8月略有回落。其中,日系車銷售大幅下滑和商用車持續低迷,成為影響9月汽車產銷增幅下行的原因。
中汽協的數據表明,與上年同期比較,日系乘用車下降39.3%;與今年8月相比,日系乘車下降29.5%。至此,日系乘用車在中國市場的份額以較大幅度下降才成為事實。
對于日系車市場份額的下降,坊間較為籠統地認為是給了德系車、韓系車以機會,當然也有人認為是給了德系車、美系車更多的機會。那么,日系乘用車市場份額的下降,到底間接地把機會讓給了誰呢?
我們不妨還是從乘用車里的轎車、SUV和MPV這三個細分市場逐個分析,主要探討轎車市場。當然,國產轎車每年有上千萬輛之巨,在此還需分門別類地以不同的細分市場詳細分析。
首先是中大型轎車市場,也就是業內常說的C級車市場,日系車已經沒有機會,德系車還將壟斷這一市場。
日系車當中,只有豐田皇冠一款車勉強躋身這一市場,每月兩三千或幾百輛――一種近乎飄忽不定的銷量表現,是皇冠在市場定位、車型改款、傳播策略等方面的失誤,早已自己將自己打敗。更由于奧迪A6L和寶馬5系Li每月各有約1萬輛的銷量,該細分市場已經進入“德系‘雙核’”驅動的時代,其他車型最多也只能“甘當綠葉”。
其次是中高級轎車市場,也就是業內所說的B級車市場,日系車呈節節敗退之勢,德系車將繼續保持領先,美系車、法系車尚有挑戰的機會。
應該說,這一市場原本為日系車所統治,雅閣、凱美瑞、天籟堪稱“日系三杰”,甚至馬自達6也有不俗的業績。但是,今年以來,日系車在中高級車市場風光不再,即使是有新車上市,潰敗的態勢也難以逆轉,如新凱美瑞上市不久就不得不復產老款車。重要的原因還是德系大眾品牌的邁騰、帕薩特呼風喚雨、如魚得水,這一態勢也許還將較長時間地得到保持。
該細分市場最大的變數在于,日系車銷量下降,使得一直“活在當下”的美系車、法系車得以喘息,甚至是反戈一擊。如上海通用的“雙君”是不是能夠卷土重來,長安福特的蒙迪歐會不會翩然上位?當然,最值得探討的還是東風標致508、東風雪鐵龍C5有沒有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的可能。按說,源于法國技術的這兩款車并不差,但每月三兩千輛的銷量是在令人心寒,如能抓住日系車下降的機會,法系車還有可能咸魚翻生,否則就將長時間地“活在(德系、日系或美系車的)襠下”。此外,同樣被視為來自德國技術的斯柯達昊銳,也甘于享受這種同樣的境遇么?至于韓系的現代索納塔、起亞K5,一直都以非常低的價格暗戰中級車(A級)市場,在此不予置評。
第三是中級轎車市場,亦指業內所說的A級車市場,多種力量呈膠著狀態的對峙,德系車依然領跑,韓系車緊隨其后,自主品牌亟待提升。
由于量大面廣,在這一細分市場上,所有廠家幾乎都傾力投入。說德系車領跑,是由于德系車強大的產品陣容和顯赫的市場數據,其中如速騰、如寶來、如朗逸、如捷達、如桑塔納(含志俊)都是月銷約兩萬輛的車型,而高爾夫、明銳也月銷過萬輛。特別是在今年底、明年年初將先后上市的新桑塔納、新捷達,以及略晚一些的斯柯達Rapid,會給中級車市場以更猛烈的沖擊。
近期上市的韓系車,如現代朗動等車型給中級車市場帶來一股清新之風,也將成為市場銷售的主力;但遲遲不肯“退伍”的老車型,除了在產銷數字上“看上去很美”以外,不會給企業增加任何正面的口碑,也帶不來其他“正能量”,頗有“雞肋”的意味。
自主品牌方面,由于一貫堅持高品質追求,長城、江淮、吉利等在中級車市場尚有一搏,但能否抓住日系車下降的機會依然難有定論。
當然,還有一支力量不容忽視,就是以別克凱越、雪佛蘭克魯茲、福特福克斯等為代表的美系車。在日系車下滑的時候,哪怕是依靠慣性,美系車也應該有相應的增長。而技術和車型都相對老化的法系車,近期難以改變悲催的命運。
最后是經濟型轎車市場,也就是被業內稱作A0級及以下市場,自主品牌汽車還將唱主角,同時也面臨提升的問題。
在這一細分市場上,日系車原本車型就很少,銷量也不大;況且豐田、本田等合資的大廠家不愛做,鈴木等合資的小企業又做的不夠好。最值得關注的也許是美系車,如一款雪佛蘭新賽歐上市不久就贏得A0級轎車市場的冠軍。自主品牌似乎應該把新賽歐、新POLO等研究透徹,才能鞏固這一陣地,進而向上發展。否則,一味地拼價格、降配置,最終將死得很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