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粉嫩在线播放,国产美女精品视频线播放,亚洲 最大 激情 欧美 在线,日韩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不卡

北京冬儲大白菜滯銷 老傳統漸遠

作者:張鑫 來源:法制晚報
2012-11-13 15:08:00

氣溫轉冷,冬意漸濃,正是冬儲菜銷售的旺季,但隨著市場上蔬菜品種的日漸豐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費方式的轉變,現吃現買成為許多市民的選擇,傳統的冬儲菜習慣漸行漸遠。

時下,冬儲白菜價格正處于史上低位。即便如此,新發地的白菜上市總量仍不足5%的市場份額。

市場

百元一畝 大白菜賤賣仍滯銷

“攤到農戶,一畝白菜也就100塊錢出頭。”一位來自北京冬儲白菜大本營——河北玉田的菜商告訴記者,目前冬儲大白菜的價格已創出新低。

記者從新發地市場了解到,今天該市場的大白菜價格為每斤0.17元到0.22元之間,雖然價格比上市之初漲了近3成,但仍比去年冬儲季便宜。本市冬儲大白菜的均價已連續兩年在每斤0.2元以下。

據新發地市場統計部相關負責人劉通介紹,去年冬儲季大白菜價格為0.2元-0.3元/斤,今年的價格同比下降了20%。而去年由于大白菜豐收,價格已是幾年來的低點。

即便如此,為了能銷售出去,多數菜農還是咬牙賣菜。為了能保本,原本雇人干的砍菜、裝車等活兒也要自己來。張家口更是出現了只需支付雇工砍菜、裝車的費用,地里的白菜不要錢的情況。

滯銷并非只發生在河北。據山東、內蒙等地消息,由于去年大白菜豐收,不少農戶盤算今年白菜價格會上漲,因此加大種植面積,保守估算增加種植面積約為10%。

市民

住上樓房 日子好了不買冬儲菜

“現在住了樓房,買不了冬儲白菜了。”今年55歲的孟女士,8年前因為拆遷從朝陽搬到了海淀。沒想到,她從童年養成的冬儲菜習慣,卻被新樓房給擋了回來。

剛搬進樓房時,孟女士還保持著冬儲菜的習慣。結果,由于房間溫度較高,物業又不讓放在樓道里,為了讓二十幾顆大白菜不爛、不犯味兒,孟女士著實忙了一冬天。她發現樓房實在不適合囤菜后,最近兩年也就不再儲菜了。

與孟女士不同,今年60歲的徐女士放棄購買冬儲菜不是因為居住環境的變化。“現在每天去早市,買什么菜沒有?就算是冬天,照樣能買到鮮靈的西紅柿、黃瓜,還存什么白菜?”

從未搬過家的她,如今還住在一個大院子中,她指著已經被紅磚幔上的一塊土地說:“這塊原來是我們家的菜窖。”因為家里人多,一買就是幾百顆,這個菜窖就是用來存放大白菜的。

徐女士至今還對當年凌晨三四點鐘就到菜站排隊買大白菜的事記憶猶新。為了能買到特優級、3分5的大白菜,還得找人走關系,“那時候,買冬儲菜是大事,得全家動員,不買冬天就沒菜吃。”

如今,徐女士每天都去早市買新鮮蔬菜。翻開她的賬本,11月以來就購買了黃瓜、西葫蘆、胡蘿卜、土豆、小油菜、油麥菜、生菜、大蔥等近20種蔬菜。當然,這個賬本里也有大白菜,但加上今早買的一顆,徐女士在本月也就買了兩顆。

走勢

冬儲菜僅占大白菜總量的5%

“冬儲大白菜的上市量僅僅能夠達到或接近大白菜上市總量的5%左右。”新發地市場統計部相關負責人劉通說,冬儲大白菜有綠葉包裹,跟市民平時消費的白幫、黃綠色葉子的凈菜不同。

新發地市場上銷售的適宜居民冬儲的大白菜銷售量在逐年下降,近兩年,即使是在11月初冬儲菜上市的高峰期時,冬儲大白菜的上市量也僅僅能夠達到或接近大白菜上市總量的5%左右,市場上銷售的大白菜仍然是凈菜為主。冬儲菜在市場上大量上市的局面早已經成為過去。

隨著冬儲菜越來越少,市場上的蔬菜上市量還在逐年增加,價格也平穩且便宜。雖然北京連續兩個周末經歷雨雪大風等極端天氣,但是北京新發地市場的蔬菜加權平均價格報為0.89元/斤。雖然比上周的價格略漲了7%,但是批發價格仍在1元/斤以下。

農超對接,則讓超市直接從產地采購,即使是深冬,超市照樣有1元/斤以下的葉類菜銷售。去年冬季,家樂福、沃爾瑪、物美等均有每斤0.69元到0.99元的蔬菜銷售。如今家樂福大量的綠葉菜的價格也多在0.6元左右。

鏈接

北京冬儲菜的那些事兒

北京冬儲菜最早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曾有詩贊頌白菜:“采摘逢秋末,充盤本窖藏。”

到了上世紀70年代,“冬儲大白菜”的運輸、銷售好似打一場“人民戰爭”。專門成立會戰指揮部,各級領導齊動員,上上下下都參加,各行各業來支援,除西單菜市場等大型商場,一般商店都在門前搭起棚來賣菜,一時間滿街都是大白菜。很多人還主動當義工去幫忙。

1982年,北京的副食店10月底就傳達:大白菜全市9億斤,西城區約1.3億斤,居民6300萬斤、機關2200萬斤、市銷900萬斤、貯存600萬斤……居民比去年多300萬斤,一級菜每人20斤……忙不過來時,工作人員的家屬和子女都可以來做臨時工。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