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身著白襯衣上班的司爐工徐師傅,向記者介紹鍋爐房并網改燃數字化管控及環保效果。雷風雨 攝
59歲的天津市河北區群芳路供熱站司爐工徐師傅,燒了14年鍋爐,過去因為供熱站燒煤,工作環境到處是灰塵,14年來他沒有穿過白襯衣。今冬供熱站改燃天然氣,工作環境可以說是一塵不染。“小小白襯衣見證供熱環保時代的到來,內穿白襯衣露出白衣領讓我覺得很精神,這得益于今年(2012年)鍋爐房并網改燃改造,改燃后不光是供熱站環境好了,更重要的是整個城市因減少了大量的碳排放,更干凈更整潔了。黨的十八大提出‘五位一體’,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供熱改燃將為建設美麗中國、美麗天津發揮作用。”徐師傅這樣對記者說。
全部計算機操作 衣領三天不臟
作為今年天津市供熱改燃的鍋爐房之一,河北區群芳路供熱站改燃后實現數字化管控,環保效果顯著,重新裝飾的社區鍋爐房成為社區一景。昨天記者走進供熱站,二樓的原有燃煤鍋爐已拆除,通過并網改燃,建起3組嶄新的燃氣鍋爐。其中3號燃氣鍋爐正在運行,換熱、換水、調溫設備等全部實行計算機操作。與以往燃煤供熱站相比,這里一塵不染,環境整潔。“以往鍋爐一開火,大煙筒就冒黑煙,周邊居民不敢開窗戶。如今‘夏天儲煤,冬天排煙’的大鍋爐徹底消失了。你看觀察孔,火焰燃燒均勻,沒有煙塵排放。”徐師傅說。
監控室里,幾臺數字化機器映入眼簾,屏幕顯示二次管網供水溫度45.8℃,回水溫度40.1℃,表明居民家里暖和。“我天天跟鍋爐打交道,往年一趟趟推車運煤,再往鍋爐里送煤,一天下來渾身上下甭提多臟了。”徐師傅指著屏幕對記者說:“改造后管網水溫、流速等一目了然,以前都是力氣活兒,現在輕點屏幕就能完成操作,真便捷多了。看,我穿的白襯衣快三天了,衣領一點兒也不臟。”
鍋爐效率提兩成 二氧化硫基本零排
供熱站林明站長告訴記者,往年運煤的噪音和揚塵,讓周圍小區居民頭疼,如今鍋爐改燃氣供熱后,鍋爐房和周邊小區環境“灰頭土臉”的外觀徹底改善。供熱站不僅環境變好了,燃氣鍋爐效率還提高兩成,基本達到二氧化硫零排放。供熱范圍擴大到周邊8個社區,供熱面積達30萬平方米,為周邊7000余戶居民提供節能環保的供熱服務。
據介紹,天津市今年專項實施燃煤供熱鍋爐并網改燃惠民工程,年內已完成18座鍋爐房的并網改燃,“十二五”期間全市將并網改燃燃煤鍋爐房163座,每年可減少燃煤357萬噸、碳排放2.53萬噸、氮氧化物1.57萬噸,空氣質量將進一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