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界翹首以盼的十多項投資新政悉數出爐。不過,來自保險業投資高管們的呼聲是:“開渠”之后多放水,期盼未來有更多投資品種向保險資金開閘。
本報從權威渠道獲悉,保監會正在積極研究,適時開放私募中票、國債期貨、RQFII、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等投資品種。
“在前幾批保險投資新政出爐后,保監會很想聽聽業界的反饋和建議。于是,保監會悄然下發了《關于反饋保險資金運用監管政策執行情況的通知》,要求保險機構全面梳理新政執行中遇到的實際難題。”據知情人士透露,截至去年12月中旬,保監會共收到90家保險機構的402條反饋意見和建議。
從本報記者采訪了解的情況來看,保險機構提出的建議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新增投資產品、渠道及范圍的進一步明確,以及放開更多投資品種及范圍。
如,有保險公司提出,“根據新政,保險資金可以投資的集合資金信托計劃,應當具備外部信用評級機構的信用評級,但在實際操作中,市場中的信托產品普遍沒有外部信用評級”。
對此,保監會的回復是,已經注意到這一實際情況,下一步將積極研究相關措施。
事實上,多數保險機構都提出了擴大投資品種、放寬投資門檻的建議。如建議增加私募中票等私募債券、銀行間非金融企業資產支持票據、證券公司短融、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投資品種;建議放寬債權計劃的發行設立條件;建議放寬基礎設施債權投資計劃的行業限制等。
而據知情人士透露,對于私募中票、國債期貨等投資品種,保監會正在研究,適時放開。
此外,下一步,保監會還將繼續研究保險資金購買證券公司集合資產管理計劃,以及保險機構與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開展“一對多”的特定客戶資產管理等業務。
“可以說,這一輪的保險投資創新大幕已經拉開,下一步將是對現有新政的進一步完善與細化,包括繼續增加細分的投資品種,擴大可投資行業范圍等。”上述人士分析說。(來源:上海證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