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外交學者》雜志網站4月6日文章,原題:中國的阿富汗挑戰北約從阿富汗撤軍的最后期限2014年很快就要到來。對中國而言,再過1年多的時間,阿富汗就會在西方雷達上消失,西方對這個國家的關注度也將大幅降低。然而,目前尚不清楚北京是否已未雨綢繆,為北約部隊撤離做好準備。
長期以來,中國學者都將阿富汗視為“埋葬帝國的墓地”。他們暗笑以美國為首的北約行動魯莽,并指向大英帝國和蘇聯在阿的戰爭經歷。但北約部隊的存在確實為中國提供一種穩定感。在北京看來,北約的存在意味著本地區的恐怖組織將集中攻擊聯軍部隊,而非在中國等周邊國家惹是生非。
然而,隨著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的日期日益臨近,這種安全局勢正在發生變化。中國擔心激進組織從阿富汗基地發起攻擊,但這種擔心相對較輕。更嚴峻的問題是對中資企業在阿及周邊地區越來越多投資的負面影響。
該問題的解決方案非常復雜。中國去年曾為喀布爾培訓300名警察,但未必會大舉投資阿安全事務并重建當地安全機構。中國有可能專注最擅長的領域:投資阿富汗并開發當地豐富的自然資源。中國國企已投資阿西北部的油田和位于喀布爾東南的銅礦。
這兩個項目彰顯在阿投資的潛在收益和困難。此類大型采礦項目或將有助于重建阿部分地區,將其經濟由依賴毒品貿易和外國援助轉向自力更生。然而,即便這些項目都能取得成功,僅有的中國投資也不能使阿成為穩定繁榮的國家。為完成這種轉變,中國還需要在該地區施展力量,說服其他國家參與進來。
在社會層面,中國需要促進與阿的人際交流??Σ紶柎髮W孔子學院給人最突出的印象是缺少中國教師和當地學生。這與其他中亞國家孔子學院的人聲鼎沸形成鮮明對照。為進一步鼓勵兩國社會交往,北京需要通過獎學金和助學金吸引更多阿富汗人來華學習和工作。
未來一年內,中國擁有堅持某些領導力的機遇,幫助阿向更積極方面發展。穩定的阿富汗事關中國國家利益,而在本地區具有重要國際意義的事務上發揮帶頭作用,將有助于提振北京的全球地位。阿問題畢竟發生在中國邊境,并有可能導致本地區更加不安定?,F在對阿投資將避免以后多年的麻煩。(作者潘睿凡,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