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16日電 英國《金融時報》16日社評指出,只要運用高度智慧,中國高速經濟增長時代的結束,就可能帶來一個更加環保的地球和更加均衡的全球經濟。那肯定是十分可喜的。
文章摘編如下:
“我們國家經過30多年的發展以后,潛在的生產率跟以往比是有所下降。”這是一名中國高官(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譯者注)本周所說的話。
預計中國今年仍將增長7.5%,比全球五大經濟體中其它任何經濟體都要快得多。由于中國現在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這樣的增速仍意味著增添巨大的產能和需求。現在就談論大宗商品、奢侈品或汽車的全球需求將大幅下滑,為時過早了。
中國現在需要改良的發展模式,過于依賴出口和政府推動的基礎設施投資。近年來,這種模式得到增長過快的信貸的刺激。經歷“大衰退”之后的西方,不再能夠吸收不斷增加的中國出口。中國必須挖掘更大的國內需求。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制造業工人薪資快速上漲是好消息。
看空中國的人士辯稱,工廠工人薪資上漲,說明中國競爭力減弱。實際上,這個信號顯示經濟增長的果實現在有望得到更廣泛的分享。中國工人口袋里的錢變多還將意味著,中國將降低對外部需求的依賴。這進而應當有助于緩解貿易緊張,此前貿易緊張有引發西方保護主義的危險。不再糾結于盡力加快增長的中國,還應當能夠更加關注緊迫的環境問題。
只要運用高度智慧,中國高速經濟增長時代的結束,就可能帶來一個更加環保的地球和更加均衡的全球經濟。那肯定是十分可喜的。(譯者/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