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局微企處處長聶剛表示,由于生產成本高、競爭優勢不足,經常會令重慶小微企業在海外機會出現的時候,將訂單拱手讓人。市中小企業局經濟運行處副處長石少林介紹,今年開年以來,全市中小企業的海外訂單明顯回升,但是主要以汽摩配件、機電設備行業這類產品為主,其他行業,表現并不明顯。
原因:成本高企缺乏競爭優勢
究竟是什么絆住小微企業走向海外市場的腳步?近期,市外經貿委對市內部分出口企業進行了一次調研。在實地走訪中發現,近年來,原材料、能源、物流、用工等生產成本爭相上漲,處于產業鏈末端、以廉價贏得市場的小微企業,在外需市場緊縮、行業競爭加劇、運營成本上揚、融資問題突出等多重因素擠壓下,很難通過提高產品價格來消化運行成本。“部分小微企業尤其是制造及加工類企業已處于微利或無利狀態。”市外經貿委外貿處負責人表示。
在市工商局微企處處長聶剛看來,“企業自身的意識和素質亦有待加強”。他分析稱,目前小微企業所處的行業大多為技術含量較低的傳統產業,進入門檻較低。由于處在企業成長的初創期,缺乏人才、場地、技術和資金,生產裝備差,技術含量低,低端及加工產品多,面對競爭者,往往無法占據先機。而且對于海外市場遇到的障礙,應對解決乏力,缺乏創新意識,致使企業內部管理落后,發展后勁嚴重不足。
出路
以汽摩、機電為榜樣 善挖“重慶優勢”
小微企業如何在“出海”路上占據優勢?多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雖然小微企業個頭小,但“船小好掌舵”,在面對競爭對手時,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并且充分利用“重慶優勢”,同樣可以打開市場。
市貿促會會長陳渝認為,要積極引導小微企業重視產品創新、工藝創新,加大技術改造的投入,實現對傳統技術、傳統工藝的改造與提高。“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的快速傳播,產品、技術及管理訣竅極容易模仿,難以成為核心競爭力,然而一旦樹立品牌,不但有價值并且難以模仿。”他說,通過相關政策激勵措施,引導和扶持小微企業樹立品牌意識,走品牌路線來獲取市場。
一家國內知名B2B電子商務網站高級客戶經理程伯康告訴記者,他接觸到重慶中小微企業大概有數百家,真正在海外市場做得比較好,并且具有較大優勢的還是汽摩配件、機電設備行業。“一直以來,這兩個行業在海外市場都很受歡迎,尤其今年以來,訂單回升都非常迅速。”程伯康分析道,雖然沿海的制造業發達,在某些產品上具備產業鏈或者地緣優勢,但是,重慶小微企業同樣可以挖掘出重慶優勢,如汽摩配件,尤其是三輪車,今年的出口訂單相當好,有的企業甚至出現供不應求的現象。小微企業在開發海外市場的時候,同樣可以有所偏重。渝新歐鐵路開通,如果進軍東歐市場,也可以凸顯重慶制造的優勢。
在人才儲備方面,聶剛建議,在創業初期,不妨通過有資質的外貿公司作為“橋梁”,輸出產品試水海外,在積攢一定的經驗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建企業的外貿人才團隊,以更了解海外市場訴求,貼近當地客戶。
記者 陳柯 郭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