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在全省重點培育發展200個產業集群,通過政策扶持,使集群規模進一步擴大,集群銷售收入達到1萬億元左右;基地建設成效明顯,集群原料自給率達到50%以上;帶動能力明顯增強,集群帶動農戶數量達到1000萬戶以上,帶動農民年增收100億元以上;深加工和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明顯提高。
據悉,從2012年10月—2013年12月,重點抓集群的項目建設,通過實施新上項目和擴建項目,提高集群內龍頭企業的加工能力。力爭到2013年年底,建成或在建項目投資總規模達到500億元以上;從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持續推動集群規模擴大的基礎上,重點抓新產品研發、品牌培育及配套設施建設,提高深加工、高附加值產品的比重。
通過做大做強一批龍頭企業,建設一批高標準原料生產基地,包括建設以優質專用小麥、玉米和水稻為主的糧食生產基地;建設以黃河灘區奶牛、豫南肉牛、豫西南豫東肉羊、京廣鐵路沿線生豬產業帶以及豫北肉雞、豫南水禽等為主的畜產品生產基地;建設以豫東南、豫西、豫北為主的花生、芝麻基地,沿淮油菜基地,豫西及沿黃故道蘋果基地,信陽、南陽桐柏茶葉基地,焦作、南陽中藥材基地。
為此,該省出臺系列扶持政策,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周轉指標要優先用于集群內加工型龍頭企業;流轉土地要優先用于集群內基地建設;種植類基地配套設施用地和養殖建設用地納入設施農業用地范圍;支持集群供配電設施建設,優先保障集群生產用電需求。
對集群內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基地建設、新建生產線和購置低溫運輸工具的貸款給予貼息;對與集群相配套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給予資金補助;金融機構要將集群內建立原料生產基地的經營主體(包括農戶、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納入保險范圍,其保費由財政和經營主體共同負擔。
此外,加強農產品市場與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將農產品初級加工品納入“綠色通道”政策實施范圍,降低龍頭企業的運輸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