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淘寶公布的一些網購數據顯示,人們在安全感上的消費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奶粉為例,自2008年9月至今,中國父母們通過淘寶在洋奶粉上的花銷高達163億元,平均每個家長花了8343塊錢。
這個安全感消費的時代正是從2008年秋天開始的。毒奶粉事件爆發之后,國產奶粉受到了強烈沖擊,銷量出現41%的下降。雖然這件事已經過去近6年,但國人對國產奶粉質量的不安仍在發酵。至今淘寶上有196萬人次的媽媽只買洋奶粉,并且這個數量仍在增長,以上海、北京這兩大國內高壓城市最為集中。
筆者認識的一位媽媽,她每月的支出幾乎全部花在孩子身上。奶粉、輔食、奶瓶、餐具都是美國的,尿不濕是日本的,玩具也是美國的,護膚的也是美國的……一邊點擊鼠標,一邊心痛自己花掉的錢。
購買安全感并非只停留在奶粉這類與孩子相關的必需品上。5·12地震之后,有24.5萬人購買了急救包;北京的那一場大水讓215萬把安全錘飛向全國各地;PM2.5被關注以來使得4600萬個口罩被消費;禽流感的爆發又讓45萬盒板藍根進入大家的醫藥箱。
國內消費不太放心,助長了網上代購和海外旅游的進一步上升,這表明了我們國人的購買力提升了,但是同時也表現出國人對國內的消費安全問題心存很多擔憂。因此,人們希望到海外購買他們更放心的產品。
這正昭示著,我們早已步入安全感消費時代。 消費者安全感的動搖,也說明消費環境并沒有隨消費領域的擴展而進一步改善。
可以說,安全感是消費者優于享受的第一需求,沒有安全感的消費會使人們的生活陷入苦悶,而如果漠視消費者的安全感,保護消費者權益就會成為一句空話。業內人士表示,安全消費出了問題會直接影響到當前擴大消費戰略的實施,挽回消費信心已是當前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