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瑞士日前簽署了結束雙邊自貿協定談判的諒解備忘錄,這標志著雙方自貿區即將簽署和啟動,中瑞雙方正在就協議的內容履行國內的程序,預計今年7月正式簽署協議。中國—瑞士自貿區是中國在歐洲大陸達成的首個自貿區,這也標志著我國全面、高水平自貿區模板已經形成。
令人矚目的“歐洲首個”
目前,中歐雙邊經貿關系正處于風口浪尖,歐盟對華啟動光伏產業反傾銷,中國啟動對歐葡萄酒反傾銷,雙方“貿易戰”一觸即發。作為我國與發達國家簽署的第二個自貿區,與歐洲大陸達成的“首個”自貿區——中瑞自貿區即將正式啟動,成為了最令人矚目的中歐“正能量”事件。
不同于歐盟及其成員國,2007年瑞士成為歐洲國家中第一個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的國家,這一共識成為中瑞雙方達成自貿區協議的基本前提。瑞士屬于歐洲自由貿易聯盟(其他三個成員為挪威、冰島和列支敦士登),在聯盟中處于領頭羊的地位。
中瑞雙方經貿關系具有高度互補性。中國是人口眾多的發展大國,擁有快速的經濟增長力,發展潛力巨大。其廣闊的市場和市場購買力,成為吸引外國產品和直接投資的重要因素;瑞士為傳統的工業化國家,在精密儀器、機械和鐘表制造等行業擁有絕對的優勢和競爭力。
海關數據顯示,2011年雙邊貿易額首次突破300億美元,是2008年貿易規模的三倍。2012年,雙邊貿易額達263億美元。其中,中國對瑞士出口額達34.9億美元,進口額為228.1億美元;瑞士對中國長期保持著貿易順差。2013年第一季度,雙邊貿易額達159.67億美元,有望再創新高。中瑞兩國的貿易呈現了較強的增長趨勢,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瑞士在亞洲最大貿易伙伴,瑞士是中國在歐洲的第七大貿易伙伴國。從進出口結構來看,瑞士對華出口產品主要為機電產品、光學、鐘表、電子產品;我國對瑞士出口的主要產品包括機電產品、紡織產品、化工產品、船舶。
高水平的自貿區模板
與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簽訂的自貿區不同,中瑞自貿區沒有采用過渡期的形式。瑞士對中國出口99.7%的商品貨物全面實行零關稅,其余0.29%部分降稅,0.01%為例外商品。瑞士為發達國家,也是貿易開放主義的堅決擁護者,對外開放度高,外貿依存度也較高,最惠國關稅低于國際整體水平。但是,瑞士對農產品較為敏感,采取了部分降稅和保留例外的做法。我國屬于發展中國家,考慮到我國產業的承受能力和市場情況,承諾84%對瑞士出口產品實行零關稅,也設定了關稅遞減的過渡期限(5年至15年),關稅遞減的例外產品包括機床、紡織品、汽車、液晶面板、醫藥等。
中瑞自貿區協定的內容,不僅涵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投資,還包括了環境保護、勞工就業、競爭政策等問題,特別是知識產權,是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自貿區協定中從未包含過的。服務貿易,特別是金融、證券業的開放和合作也有所涉及。
作為當前世界經濟區域一體化的新范式——美國主導的TPP和TTIP,試圖通過建立高標準的區域協定主導未來全球經濟貿易規則,其中代表性的標準包括勞工標準、知識產權、綠色增長等。要想在參與國際貿易規則談判,成為全球貿易新一輪格局重構中的重要參與者,中國就必須重視新一代的貿易議題。
毫無疑問,中瑞自貿區具有鮮明的特色:經濟互補為基礎,南北型經濟合作,高水平開放,涵蓋新規則。因此,中瑞自貿區將會成為中國新一階段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對外談判的模板。
中瑞自貿區的建立,最為直接的影響就是推動中國—挪威雙邊自貿區談判進程,加之已經簽署的中國—冰島自貿區,中國與北歐國家之間會形成更為緊密的雙邊經貿關系,對中國—歐盟之間的貿易關系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以中瑞自貿區為模板,對于高度開放的發達國家均可以采取此類合作方法,如中國—澳大利亞自貿區等。對現有的一體化合作框架,也可以參照此模板進行深化和拓展。此外,中瑞自貿區的建立體現了我國繼續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決心和舉措,對外具有宣示和釋放信號的意義,對未來自貿區談判或多邊談判,起到了一定的輻射和帶動作用。
http://stock.sohu.com/20130618/n379181563.shtmlstock.sohu.comfalse中證網-中國證券報http://epaper.cs.com.cn/html/2013-06/19/nw.D110000zgzqb_20130619_3-A05.htm?div=-1report2393中國—瑞士日前簽署了結束雙邊自貿協定談判的諒解備忘錄,這標志著雙方自貿區即將簽署和啟動,中瑞雙方正在就協議的內容履行國內的程序,預計今年7月正式簽署協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