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呼和浩特6月19日電(記者鄒儉樸)一伙走私分子的發財美夢最近在中俄邊境被終結。中國滿洲里海關的檢查人員在一輛面包車輪胎里找到了213只熊掌,這是迄今為止中國破獲的最大一起熊掌走私案。
滿洲里海關向媒體透露,5月22日凌晨,一輛可疑的俄羅斯籍面包車駛入滿洲里公路口岸。海關檢查人員通過技術手段分析、比對,認定這輛老式面包車輪胎及備胎內夾藏著大量不明物體。
打開這些輪胎后,檢查人員震驚了。5個輪胎中,竟然藏著213只血淋淋的熊掌,最小的僅有200克左右。“這意味著,至少有54頭熊已慘遭獵殺。”海關檢查人員楊旭痛心地說。
中國法律規定,走私國家重點保護和《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一、附錄二的陸生野生動物制品價值20萬元以上的,應當立為特別重大案件。法律界人士說,這次特大熊掌走私案粗略估計案值近280萬元人民幣,犯罪嫌疑人可面臨無期徒刑的懲罰。
在中國,熊屬于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政府嚴令禁止獵殺。即使在荒無人煙的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內,盜獵者也時常會被森林公安部門擒獲,因此森林資源豐富,棕熊數量龐大的俄羅斯便成為走私者的目標。
近年來,中俄雙方均在嚴厲打擊走私熊掌活動,但不時仍會有少量熊掌流入中國。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俄羅斯邊境巡邏隊甚至在其境內截獲過裝有400多只熊掌的卡車,其目的地正是中國。
滿洲里海關駐十八里辦事處的官員吳慶言說,一公斤熊掌在俄羅斯的價格僅為400多元人民幣,但走私到中國后可獲得20倍的利潤,高昂的回報率使個別不法分子鋌而走險。
“慘無人道的獵殺、驚心動魄的運輸、提心吊膽的食用。”這是外界對于熊掌交易、消費鏈條的普遍評價。一些政府官員表示,如此大費周折的去滿足味蕾,存在著深層次原因。
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印紅說,除了受經濟利益驅使外,一部分消費者抱著吃野味滋補的錯誤想法,另外還受獵奇性消費、炫耀性消費等畸形消費觀的影響。
“能吃得起熊掌的主要是老板和官員,現在中央和各級政府都在整頓作風,很少有官員再敢頂風吃熊掌。”中國東北地區一位“地下餐莊”的老板說,熊掌等野味的流通量最近正在大幅下降,對于野生動物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