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貸高收益揭秘:不是銀行沖單 就是企業墊資
給網貸平臺上的項目投錢,年化收益率動輒百分之三四十,甚至是百分之六七十,到底是什么樣的項目能產生這么高的回報率呢?記者也對部分網貸平臺進行了調查。
大多數網貸平臺上列出的借款項目,除了醒目的回報率,一般都不會標注貸款的具體用途。很多個人消費需要的資金周轉,回報率都不會太高,在12%左右,而年化收益率能超過30%的,則基本用途模糊,且期限通常很短。那么,這些資金到底被人借走用在了什么地方呢?記者撥通了十幾家家網貸平臺的客服電話,居然都沒有人接聽。多番努力下,記者私下聯系到一家網貸平臺的負責人,他透露了自家的秘密:他說錢籌到后其中一個高收益渠道,就是銀行。
某網貸負責人告訴記者: 因為這個月底銀行也會沖業績, 拿那個去銀行沖單的話肯定會賺啊。
所謂給銀行沖單,是指在每季度末,銀行都要面臨存款量考核,資金短缺的銀行會想辦法從各種渠道弄錢補充存款,一般來說,銀行需要的周轉時間不會超過一個月,但回報率卻可以高達每月12%,甚至是50%。這種銀行從民間拆借資金的業務,事實上觸及違規操作,所以,能夠攬到這種業務的網貸平臺也絕不會把真實的用途在網頁上公布。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除了那些根本就是騙人的項目外,目前相當多的高回報項目都源于企業做賬需要或是墊資,實業項目根本不可能有這么高的回報。
普惠貸負責人 解春雨 告訴記者: 從一個正常的經營角度, 資金成本那么高, 用的時間那么短, 怎么到的開, 這可能不是持續的狀態。再一個資金成本去掉運營啊房屋啊人工啊, 它沒有利潤可賺, 全給投資人做打工了。 它一定是不持續的。
事實上,由于網貸平臺的數量越來越多,市場信息的透明化,借助網貸平臺從民間融資的借款人現在也變得越來越精明。從事民間借貸4年時間的秦秀佳就對網貸上借款人的真實性提出了自己的質疑。
沈陽隆鑫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秦秀佳告訴記者:現在(月息)應該就在2分3左右,一年前在3分以上,隨著投資人越來越多, 利率越來越低。3分4分他會借這個錢嗎? 不會,利息太高。 它也會去對比, 誰家的利率最低, 它就會去借誰的。 主要是遍地都是,做這行的。 像咱們出去借款也會對比。
據不完全統計,網貸行業目前的平均年收益率在22%)粗略統計年息20%-30%最多,占45%,20%以下占15%,30%以上占40%。一般新上線的平臺都提高利率來吸引客戶,年息在30%以上,持續至少3個月。
高息賺錢難持久 風險控制成關鍵
盡管業界對網貸平臺提供的高息回報存在種種擔心,但據民間機構的統計,大多數參與網貸平臺的投資者還是賺到了錢。不過業內人士同時也坦言,高息回報只能作為階段性的經營手段,時間長了是堅持不下去的。目前資歷比較老的網貸平臺,回報水平都相對較低,對此我們也在網絡上找到了此前媒體對拍拍貸CEO 張俊的采訪,他表示:風險控制如今已經是業內人士最關心的問題。
2007年,國內第一家網貸平臺拍拍貸在上海出現,在6年時間里,拍拍貸給出的回報率一直在15%左右,目前幾家資歷老人氣旺的平臺給出的利率都比較穩定,且有下降的趨勢。負責人張俊告訴記者,一般實業都無法支撐過高的融資成本。
拍拍貸CEO 張俊告訴記者:因為早期企業出現狀況, 可能會到民間去借高利貸。但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 小微企業它也會比較, 會選擇對他來講綜合成本更低, 更可信的平臺。 所以如果有那么平臺的話, 那它也不會長久經營下去。
據了解,網貸行業自在國內出現以來,已經有十幾家平臺跑路,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資金鏈斷裂。投資者們一方面追求高利率,一方面又十分緊張平臺會倒閉。近期一個名為“非常勿貸”的平臺,就僅因為網上一篇“內部員工爆料”的帖子被投資者擠兌,看似人氣火爆的網貸遠比人們想象中的要脆弱。張俊告訴記者,對真正穩定下來的投資人來說,他們往往更看重平臺提供的項目是否穩定且低風險,因此,他們花了很大功夫來鑒別借款人的信譽,借助社交網絡就是他們現在最常用的手段。
拍拍貸CEO 張俊告訴記者: 我們會讓這個人去關聯一下它微博的賬戶, 我們去看他, 他和他的粉絲互動的情況,它有多少粉絲是他的親朋好友, 然后自己使用社交網絡的習慣。 我們大致可以逐步了解這個人的信用程度。 以及知道這個人的違約成本。 通過這個方式, 我們就能做到不去和線下見面,我們也能夠去了解這個人的信用狀況。
張俊表示,目前拍拍貸比較穩定的投資客戶大概有150萬人,每月放貸金額大概在八千萬,業務量和回報率在行業內都不算高,晚于拍拍貸成立的幾家網站目前的月成交量都超過了1億元。記者選取了10家運營一年以上,知名度較高的網貸平臺,對他們初步統計顯示,從2013年1月到2013年6月, 10家網站的投資人數從2.5萬人增加到了3.5萬,增長40%,投資額也由20億增長到了50個億。
編后:網貸惟有加強監管才能健康成長
我們注意到,本月24號,成都市一個名為鉑利亞的網貸平臺在網站上宣布全面歇業,此時距離這家平臺正式上線僅僅只有3個月。據了解,這是一個由90后的年輕團隊開辦的網貸平臺,注冊資金為一百萬元。平臺上線后即開出每個月高達6.5%的回報率,迅速吸納了超過700萬元的投資。而對歇業的原因,公告僅以“行業壓力過大”為由,未做更多解釋;公告同時表示借款會照常歸還。在我國,由于個人信用體系尚未規范,傳統的網貸模式很難保護投資者利益,一旦發生逾期等情況,投資者將血本無歸。為此,央行日前下發《支付業務風險提示——加大審核力度 提高管理水平 防范網絡信貸平臺風險》,以警示商業銀行和第三方支付平臺注意網絡信貸業務風險。在這里我們也希望有關部門加強監管,健全制度化解風險,讓網貸這一新興市場健康成長。
<<2 >>
騰訊微博
新浪微博
關注東方財經sina微博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