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大西洋月刊》6月29日文章,原題:圖解時髦的、年輕的、網絡化的中國屌絲屌絲一詞原本是用來諷刺那些貧窮的、毫無吸引力的年輕人的,他們整天在家打游戲,未來暗淡無光——換句話說,他們是失敗者。但隨著屌絲一詞在網絡上熱傳,不同背景的中國年輕人開始喜歡這個詞匯。它也成為與“高富帥”相對的自嘲的詞匯。自稱屌絲的人的數量正在不斷增長,而這個詞也開始演變為指代那些面臨著壓力的普通中國人的詞匯。
有調查表明,屌絲定義的變化意味著以尋求高端、大品牌為代表的中國消費群體發生了變化,屌絲成了中國消費者的主流。
自2012年中國GDP增速下降到7.8%以來,中國經濟似乎不像從前一般強勁。受經濟環境影響,中國奢侈品消費也在持續下跌,這令奢侈品商頗為頭疼。與此同時,不斷增加的公眾壓力以及中國政府的反腐努力,讓曾經風靡一時的名表也沒了往日的風頭。
有人說,屌絲的主業就是“搬磚”,但事實并非如此。編程員和媒體從業者中的大部分人稱自己為屌絲,而僅有不到10%的公務員自稱屌絲。自認為是屌絲的人大多在30-39歲之間。所以,如果你遇到一個沒有車、沒有房、沒有女朋友,20多歲快30歲的媒體人或者程序員,那沒錯,他就是所謂的屌絲。
事實上,調查顯示,收入在6001-8000元人民幣的男性和收入在3001-6000元人民幣的女性最愛自稱為屌絲。北京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僅為3039元人民幣,這表明,大多數自稱為屌絲的人實際上收入都高于社會平均水平。而他們也并不那么在意房子和車子。
屌絲最看重的是質量和時尚,只有不到10%的屌絲更看重必需品,這表明,盡管他們人人自稱屌絲,但他們依然崇尚高質量的生活。不過,屌絲也真的很宅。他們大多習慣于晚上在家上網,尤其喜歡打游戲。因此,社交既是他們最大的缺陷也是他們最大的需求。
總的來說:這些自稱為屌絲的人逐漸成為了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他們有很強的購買力,有理性的消費態度。那種“高端、強大、高消費”的觀點已經過時了;現在我們必須將我們的注意力轉移到屌絲的理念上來,那就是“有品質的,經過深思熟慮的并且有創作性的”。屌絲將成為中國未來的主流消費者,而這無疑將制造一些新的商業機會。(周旭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