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財閥第三代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李健熙的兒子、現任三星電子副會長李在镕(45歲),以及鄭夢九的兒子、現任現代汽車集團副會長鄭義宣(43歲)。韓國業界普遍認為,他們的接班地位已經相當穩固。除此之外,LG、現代重工、錦湖韓亞和C J等的第三代也紛紛開始嶄露頭角,為未來的接班之路做“熱身”準備。
已有過一次交接班經驗的韓國財閥很早就開始“未雨綢繆”培養下一代接班人。韓國財閥第三代普遍接受過良好教育,曾在歐美國家學習經營管理,能講一口流利英語。學成之后,有的從家族企業的基層做起,有的則自辦公司,或者選擇到其他企業“白手起家”,從中得到鍛煉。雖然他們并不像其父輩那樣曾歷經風雨,不可否認的是,他們理論知識扎實、國際視野開闊,也更易于接受西方式的公司管理體制。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前韓國財閥的家族接班之路正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實現順利交接班的難度顯然在不斷加大。
首先,困難來自家族內部。由于子嗣日漸單薄,相比之下財閥第三代接班人的可選范圍越來越窄。不少財閥掌門人都僅有一名獨子,而“傳男不傳女”的傳統幾乎決定了他們很難有其他選擇。還有一些財閥的第三代寧愿開創自己的事業,而選擇放棄接手龐大的家族產業。據韓國媒體報道,今年年初曉星集團的第三代趙顯文辭去家族企業副社長的職務,并轉讓手中所有股份,而專注于自己喜歡的律師事業,便是其中一例。
更大的挑戰來自于日益嚴峻的外部環境。亞洲金融危機以后,裙帶資本主義時代的結束、不斷趨嚴的反壟斷制度和更高透明度的要求,都使得官商勾結、關聯交易、非法資金等諸多弊病滋生的財閥體制飽受批評。因而,有關財閥接班的一切,都被放到“放大鏡”下逐一審視。如2003年SK國際的財務欺詐案,2006年現代Glovis丑聞,還有2008年的三星特檢案風波,其根源都是為了保住家族經營權和為下一代接手鋪路。此外,據韓國媒體分析,今年5月起被韓國檢察當局調查的CJ集團涉嫌在海外隱匿數千億韓元非法資金的洗錢丑聞,很可能也與為交接班做準備有關。而從2012年初韓國社會所刮起的“經濟民主化”浪潮,更曾一度使財閥們風聲鶴唳。
有越來越多的聲音認為,以少數股份通過復雜的股權結構實現對一個龐大企業集團進行無孔不入的控制和“世襲罔替”,這違背商業原則和侵犯其他股東利益,接班人選不應僅局限于由家族指定。同時,家族接班人的能力也不斷受到質疑。不少韓國民眾認為,與其父輩相比,財閥第三代普遍“生于安逸”,未曾經歷“風雨”考驗,很難打理這么龐大的企業。而職業經理人制度在韓國財閥企業中并未成熟,目前僅有現代重工集團由職業經理人全權負責日常管理。
而不菲的繼承稅和贈與稅更是橫亙在財閥家族接班面前的“一座大山”。根據韓國法律,超過一定金額的繼承與贈與,均需納稅,這必然將使家族所持有的股份被日益稀釋。而近年來財閥為“以較小的代價”實現經營權的交接,往往采取非常規的方式,內幕交易、非法資金、低價收購和偷逃稅賦等不法現象屢見不鮮,越來越招致輿論和民眾的不滿。
不過,過去幾十年來多數韓國財閥雖歷經多次危機考驗,依然平穩過渡、屹立不倒,仍是其“父業子承”家族接班模式的強有力注腳。而且,至少從目前看,韓國財閥家族的接班之路仍將繼續。正如有分析所指出的那樣,財閥的家族接班問題并不在于“世襲”體制本身,而在于這一切是否經得起檢驗。在西方現代企業制度的沖擊和韓國輿論對財閥體系進行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的雙重壓力下,韓國財閥改進公司治理、增強透明性乃是大勢所趨,而財閥的家族接班之路也勢必將越來越坎坷。
芮曉恒(財經撰稿人,常駐首爾金融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