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6月6日,俄羅斯人阿列克謝·帕基特諾夫發明了這款經久不衰的小游戲,最初是應用于電視游戲機和掌上游戲機游戲。在隨后的30年間,《俄羅斯方塊》變得家喻戶曉,風靡全球,現在已經登陸Android、iPhone、Windows Phone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設備。對于很多人來說,《俄羅斯方塊》應該是少年時代的一個重要記憶。
來自蘇聯的計算機傳奇
1984年春,莫斯科,蘇聯科學院計算中心,28歲的程序員阿列克謝·帕基特諾夫(Alexey Pajitnov)擁有了一臺可以自由支配的計算機——蘇聯產Elektronika 60,仿制自美國的PDP-11計算機。
帕基特諾夫的研究領域是人工智能,工作之余,他酷愛智力游戲,尤其是與幾何轉換和數形變化相關的游戲。有了這臺Elektronika 60,他把自己平時常玩的一些智力游戲,用Pascal語言編寫出來,放在了計算機上?!澳菚r的科學院是蘇聯為數不多的幾個可以與國外溝通的機構之一。我們時不時會收到一些新硬件,需要編寫一些小程序,用于評測這些硬件的性能。這也成為我寫游戲的理由?!迸粱刂Z夫說。
1984年5月,他動手將自己最愛的“多格骨牌”(Polyominoes)寫成游戲。多格骨牌由美國數學家所羅門·格羅姆提出于1954年,規則很簡單:對特定數量且大小相同的方格進行組合,確保兩個相鄰的方格邊邊相接,由此拼成一系列形狀各異的骨牌。四個方格可以拼成五種形狀的骨牌,五個方格可以拼成十二種形狀的骨牌。
“那個年代,你花一盧布就能在玩具店買到三副骨牌?!迸粱刂Z夫回憶說,“十二塊拼板旋轉起來有點復雜,所以我把它減為四格,總共是七塊拼板。”
帕基特諾夫花了三周時間,“抽了數量可觀的香煙”,于1984年6月6日完成了這款27K的小游戲。游戲畫面以字母和符號構成,方括號拼成一個個小方格,依照骨牌游戲的規則組合成七種形狀的拼板,拼板從屏幕上方落下,玩家通過調整它們的方向和位置,使其在屏幕底部鋪成一條條平整的橫塊。
帕基特諾夫將這款游戲命名為“Tetris”,取自希臘語前綴“tetra”(“四”,意指“四格骨牌”)。
《俄羅斯方塊》在蘇聯科學院內部很快流行,隨后被帕基特諾夫的同事瓦蒂姆·格拉西莫夫移植往IBM PC,以此為起點,一路向西,在“鐵幕”籠罩下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流傳開來。
美國上市,大獲成功
1986年夏,匈牙利布達佩斯,英國人羅伯特·斯特恩發現身邊的很多程序員都在玩一款類似搭積木的游戲。他從中嗅到商機,遂輾轉聯系上帕基特諾夫,提出愿意以十萬英鎊購買《俄羅斯方塊》的發行權。帕基特諾夫答復稱,蘇聯科學院對他的提議應該會感興趣。斯特恩將這一答復當作了正式授權,在尚未簽訂任何書面協議、也未支付任何費用的情況下,將《俄羅斯方塊》賣往西方國家。
《俄羅斯方塊》的英國和北美地區發行權,被轉售給英國的Mirrorsoft公司和美國的Spectrum HoloByte公司。當時,“冷戰”尚未結束,為了吸引公眾的好奇心,發行商特意在游戲的背景畫面、包裝及宣傳海報中,添加了不少蘇聯特色的元素,例如克里姆林宮、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第一位進入太空的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駕機闖入紅場的西德青年魯斯特,游戲封面的廣告詞是“來自蘇聯的挑戰”。
1987年,《俄羅斯方塊》在美國上市,大獲成功,當年即售出十萬多套。美國知名游戲雜志《電腦游戲世界》稱贊其“看似簡單,實則令人沉迷”。
短短一年時間,這款小小的游戲以不可思議的速度,突破了封鎖四十多年的“鐵幕”,將兩個意識形態彼此隔絕的世界聯系在一起。蘇聯以一種輕松有趣而非強大邪惡的姿態,出現在西方民眾的面前。
當時,約有六七家公司聲稱自己擁有開發并發行《俄羅斯方塊》的授權,而身為原作者,帕基特諾夫對此一無所知。
1988年,羅伯特·斯特恩收到一封電報,發信人是“Electronorgtechnica”(以下簡稱“ELORG”)。對方宣稱自己是專門負責軟件出口的蘇聯機構,《俄羅斯方塊》的海外發行并未獲其授權。
版權爭奪
1988年的蘇聯正處于變革的關鍵時刻,戈爾巴喬夫推進一系列經濟改革措施,包括允許私人經商、開放海外投資、促進對外貿易。
“《俄羅斯方塊》是第一批正式出口國外的蘇聯軟件之一。我那時根本不知道該怎樣發行游戲,而西方國家已經開始散播《俄羅斯方塊》的盜版。經濟改革后,我把對外談判的權力交給了政府部門,為期十年。”帕基特諾夫說。
這個部門就是“ELORG”。ELORG隸屬于前蘇聯外貿部,主要負責計算機軟硬件的進出口。那時的蘇聯計算機產業并不發達,與西方國家之間的進出口貿易更是阻礙重重。帕基特諾夫將《俄羅斯方塊》的版權交給ELORG,對外授權等商務活動由其全權負責。
收到ELORG的電報后,斯特恩前往莫斯科,簽下《俄羅斯方塊》的授權協議,但僅限于電腦版本,家用機版本和掌機版本并未包括在內。
而此時,未經授權的家用機版《俄羅斯方塊》已在歐美和日本廣為流傳。1988年11月,一家名為Bullet Proof Software(以下簡稱“BPS”)的公司發行FC版《俄羅斯方塊》,銷量逾20萬套。
“第一次接觸《俄羅斯方塊》是在1988年1月,我一下子就被它吸引住了。它實在太好玩了。”BPS公司的創辦者亨克·羅杰斯(Henk Rogers)說。他出生于荷蘭,在美國接受教育,二十多歲時遷居日本,成立BPS,為任天堂開發游戲。
FC版《俄羅斯方塊》上市后,羅杰斯拿著游戲,找到任天堂美國公司總裁荒川實,告訴對方:這款游戲很適合在掌機上玩,而且受眾面肯定比《超級馬里奧》廣。
當時的任天堂正在緊鑼密鼓地開發Game Boy掌機,荒川實接受了羅杰斯的建議,同意將《俄羅斯方塊》作為Game Boy的北美首發游戲,捆綁銷售。
為了獲得授權,1989年2月,羅杰斯收拾好行李,隨身帶了一臺Game Boy的原型機,飛往莫斯科,尋找《俄羅斯方塊》的作者。
雖然只是一款小游戲,但談判過程卻體現了雙方在商業理念及工作方式上的巨大差異
“有些瘋狂。一半是出于幼稚,一半是出于勇氣,也是因為腎上腺素在作怪。反正我就是想得到它。”羅杰斯回憶說。那時的蘇聯,對大多數西方人而言,仍然是一個神秘的國度。
1989年2月,羅杰斯持旅游簽證進入了這個與西方世界對峙四十多年的共產主義國家。當時,蘇聯的改革陷入困境,不僅未能扭轉頹勢,反而激化了社會矛盾,令經濟狀況急劇惡化。
抵達莫斯科后,羅杰斯如無頭蒼蠅般東碰西撞。他不懂俄語,身邊的莫斯科人對他愛理不理,他甚至問不到ELORG的電話號碼。折騰了幾天后,他不得不雇傭當地的一名翻譯,才找到ELORG的地址。
當羅杰斯不請自來,大大咧咧地走進ELORG的大門,想找人談一談《俄羅斯方塊》時,“就像捅了馬蜂窩”。一名來自國外的不速之客竟敢擅闖政府部門,這在蘇聯人看來不可思議。
雖然只是一款小游戲,但談判過程卻體現了雙方在商業理念及工作方式上的巨大差異。蘇聯官員對待國外商人的敵意態度以及低下的辦事效率,令羅杰斯有些無所適從?!昂髞砦易⒁獾剑麄儽舜酥g似乎也是這種態度。于是我明白了,那是他們一貫的行事作風,而不是針對我?!?/p>
從討價還價到起草合同,其間充斥各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對游戲行業一無所知的蘇聯官員,甚至開出了數億美元的天價。
談判陷入僵局時,帕基特諾夫出現了。羅杰斯回憶,出席那場會議的十個人,有克格勃,有商人,有律師,帕基特諾夫是唯一懂游戲的人,這令他倍感親切。會議結束后,兩人喝酒聊天,成為好友,為日后的合作奠定了基礎。
對羅杰斯千里迢迢帶來的那臺Game Boy原型機,帕基特諾夫并無興趣,“看上去就是個灰色的盒子,很不起眼。不過也沒有其它選擇,那就把游戲放在上面吧?!苯涍^十多天的談判,羅杰斯獲得了掌機版《俄羅斯方塊》的授權。
成就任天堂Game Boy
《俄羅斯方塊》是Game Boy史上最暢銷的一款游戲,為任天堂帶來了豐厚收入,而身為作者的帕基特諾夫卻沒能從中拿到一分錢。
羅杰斯在獲得了掌機版《俄羅斯方塊》的授權兩個月后,他又協助任天堂擊敗了包括雅達利在內的其它競爭對手,從ELORG手中拿到家用機版本的授權,其間的明爭暗斗頗為激烈,甚至牽扯到“地位不亞于戈爾巴喬夫”的前蘇聯高官。
游戲即將上市前,帕基特諾夫應邀前往日本,參觀任天堂總部??匆娨缓泻锌◣дR地擺放在倉庫里,他深受震撼:“以前只是在紙面上談論數字,當延綿不絕的包裝盒真真切切地出現在眼前時,我才意識到游戲的影響力有多大?!?/p>
1989年7月31日,《俄羅斯方塊》捆綁Game Boy掌機在北美市場發售,總銷量逾3500萬套,成為Game Boy史上最暢銷的一款游戲。
“《俄羅斯方塊》成就了Game Boy,Game Boy成就了《俄羅斯方塊》,它倆是天生一對?!绷_杰斯說?!抖砹_斯方塊》為任天堂帶來豐厚收入,而身為作者的帕基特諾夫卻沒能從中拿到一分錢。
Game Boy版《俄羅斯方塊》的背景音樂“Music A”也已成為經典。這首音樂源自俄羅斯民歌《貨郎》,最早出現在Spectrum Holobyte公司發行的Apple II版《俄羅斯方塊》上,日本作曲家田中宏和將其改編后,作為Game Boy版《俄羅斯方塊》的背景音樂,流傳至今。
版權回到帕基特諾夫手中
1991年蘇聯解體。在羅杰斯的幫助下,帕基特諾夫移居美國,在西雅圖成立一家公司,為任天堂開發《耀西的餅干》等游戲。1996年,他加入微軟,先后開發了《微軟益智游戲合輯》和《潘多拉魔盒》。
蘇聯解體后,ELORG也隨之分崩離析。1996年,《俄羅斯方塊》的版權回到帕基特諾夫手中。他與羅杰斯在夏威夷成立俄羅斯方塊公司(The Tetris Company),注冊“Tetris”商標,開始打擊侵權行為。
《俄羅斯方塊》誕生后的三十年間,除正式授權的游戲外,各類“山寨”產品層出不窮。幾乎每出現一個新的平臺,《俄羅斯方塊》便會被移植其上,甚至連計算器、照相機、媒體播放器等數碼設備上,也有它的身影。
手機游戲興起后,侵權行為愈演愈烈。2009年,俄羅斯方塊公司將蘋果應用市場上的一款名為《Mino》的游戲告上法庭。
《Mino》不僅玩法與《俄羅斯方塊》相同,畫面也高度相似,只是增加了聯機功能。2009年8月,俄羅斯方塊公司致函蘋果,要求將其下架?!禡ino》的開發者隨后連發兩封抗辯函,要求重新上架游戲。在此情形下,2009年12月,俄羅斯方塊公司提起訴訟。
這場訴訟進行了兩年半時間,2012年6月,美國地方法院裁決《Mino》侵權。弗雷達·沃爾夫森法官宣布:“俄羅斯方塊公司表達游戲規則或玩法的方式,與人們表達創意的方式相同,應受版權法保護?!?/p>
“這是一個好消息,不僅對于《俄羅斯方塊》,也對于其它游戲的開發者?!绷_杰斯說。
2009年6月6日,《俄羅斯方塊》誕生二十五周年之際,谷歌將首頁LOGO改為俄羅斯方塊的造型,向這款游戲致敬。
“如果有一款游戲可以被稱為永恒,那它一定是《俄羅斯方塊》?!?009年,《俄羅斯方塊》誕生二十五周年之際,美國游戲雜志《Game Informer》在一篇評選文章中寫道。
(部分內容摘自網易《見證》第91期)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