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金融時報》7月16日報道,今年5月,俄羅斯與中國簽訂了一項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供應協議,這是雙方在斷斷續續談了10年之后取得的意外突破。對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來說,該協議還有更重大的意義:它也標志著俄中經濟合作開始步入一個黃金時代。
隨著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而導致其與西方關系惡化,這位俄羅斯總統的對策是尋求向中國敞開貿易與投資的大門。
除上述天然氣協議之外,俄羅斯也稱贊中國是其最重要的經濟合作伙伴,在能源、基礎設施和科技領域開展了大量合作項目,并估計到2020年雙邊貿易額將擴大一倍以上,達2000億美元。
但去一趟俄中界河阿穆爾河(Amur,即黑龍江)河畔的帕什科沃(Pashkovo),你就會感到,普京的愿景盡管蘊含著巨大潛力,但這一愿望距離實現還有很長時間。
2008年,兩家中國木材公司在這里投資,希望為其附近的工廠服務。兩年之后,俄羅斯政府關閉了這個口岸,讓他們的計劃落了空。
黑龍江新春木業集團(Heilongjiang Xin Chun Timber Group)在這里有一家鋸木廠。該廠負責人趙福全(音譯)說:“開始的時候,我們把木頭運過河,送到中國境內的工廠里進行深加工,路程只要幾公里。現在,貨物要繞行700公里才能到中國。這讓我們的利潤減少了一半。”
中國公司在“征服”俄羅斯過程中仍面臨著許多難題,上述事例只是眾多案例之一。這些中國公司大多活躍在俄羅斯的遠東地區,也就是在貝加爾湖和太平洋之間,資源豐富但人口稀少的一片廣袤地區。
在俄羅斯猶太自治州(JAO)專營農業機械銷售業務的中國企業康博(Kangbo)正在艱難維持運營,因為俄羅斯海關對大型機械實施嚴格的配額制度。
“我們想進口一臺聯合收割機必須經過繁瑣的申請流程。2013年,政府全年在猶太自治州只放行了一臺機器,”該公司在當地的經理陳大軍說。
去年,由于俄羅斯聯邦當局在防火安全、工作許可證和納稅紀錄方面找茬,導致另一家中國木材企業——歐邦德木業(Oubangde)被吊銷了伐木特許權。該公司俄羅斯業務主管祖國夫指責當地政府故意為難中國投資者。
中國人正努力把自己“融入”俄羅斯經濟之中。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Khabarovsky Krai),去年中國投資額已占到當地外來直接投資的4%,2009年則為2%。如果剔除境外注冊的俄羅斯集團回流的投資,則中國投資額所占比例可能要高得多。
在猶太自治州首府比羅比詹(Birobidzhan),大多數新建筑物都是中國承包商建造的。中國人在零售、物流、酒店和回收等行業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沒有中國人的話,這里整個地區都將停止運轉,”伊春市駐比羅比詹代表王明偽說。
一些規模較大的集團如今也開始追隨打頭陣的小企業,進入俄羅斯。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生產企業之一福耀玻璃(Fuyao)在莫斯科以南開辦了工廠,為一家大眾(Volkswagen)汽車廠供貨。
俄羅斯官員表示,他們正在設法吸引中國投資者前來,但也承認俄中雙方在這個過程中都面臨許多挑戰。
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經濟發展部對外經濟合作與投資局局長馬克西姆?塔拉索夫(Maxim Tarasov)說:“雙邊貿易與投資增長迅速,自烏克蘭危機以來更是如此了。”但同時他也表示,雖然雙方貿易與投資增長迅速,但在雇傭員工與開展生產業務上,中俄雙方仍存在許多分歧,這也成為雙方合作的又一重要障礙。
在帕什科沃運營的另一家木材加工企業海華木業集團,雇用了105名中國人和20名俄羅斯人。中國經理們聲稱,之所以更喜歡雇傭中國員工,主要是因為中國員工比較勤快,責任感更強。
中國企業在俄羅斯投資運作的經驗缺失也成為中企擴大對俄投資的重要障礙。如中國電力工程有限公司(CNEEC)正在猶太自治州為倫敦上市公司Petropavlovsk某附屬公司承建一家鐵礦石冶煉廠,其曾因安全檢查不過關而被罰款多次。CNEEC比羅比詹分公司副總經理谷小梅稱,項目組成員誰也沒有在俄羅斯運作的經驗,公司在檢查不過關之后才聘用了一位俄籍總工程師。
譯者/邢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