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近日報道,中國涌動著的強勁奢侈品消費流正趨于平靜,這打破了奢侈品集團長期將中國視為主要增長引擎的幻想。過去血拼LV名包猶如搶購冬儲大白菜,如今買菜大媽都拎著LV,這顯然戳疼了諸多將奢侈品標識特殊身份的虛榮者內心。
最近,排名世界第一奢侈品巨頭LVMH(酩悅軒尼詩路易威登集團)公布了二季度財報,二季度銷售實際增速僅為1.3%。其中,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所屬的時尚皮具部門銷售同比增速對比一季度的10.7%下降75%。
業績萎縮和不及預期的財報,LVMH管理層了無新意的指向在華市場需求下降。頗為暗淡的業績也令LVMH股價上周五盤中大跌7.2%,創下2009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
LV一直被視為奢侈品行業的風向標,其標桿意義引發的效應再現。尾隨其后的另外兩大世界奢侈品集團——瑞士Richemont和法國Kering。兩家公司股價當日分別下跌3%和3.7%。
其實,奢侈品增速的“暗淡”,信號早已發出。只不過奢侈品巨頭雖有沖擊,但仍不足以撼動地位。在2011年中國奢侈品市場規模同比增速高達30%后,2012年便斷崖下跌至7%。
于這一年后,在中國大陸市場占比銷售1/4的PRADA便逐漸歸于平靜。爾后,在外灘堅守10年的Giorgio Armani旗艦店去年停業,而相隔不遠處的外灘六號Dolce & Gabbana、外灘十八號百達翡麗和寶詩龍也一并撤離。
看似風光無限的奢侈大牌們紛紛關店,與去年的中國奢侈品市場銷售完全吻合,據貝恩咨詢統計,中國奢侈品市場2013年規模為1160億元,同比僅增約2%。2013 年中國人在奢侈品上的開支下跌了15%。
今年春節時,昔日人頭攢動的場景被鮮有人問津所取代。國內春節奢侈品消費總額僅為3.5億美元,該數據相比去年的8.3億美元下降了57.8%,也創造十年以來歷史最低點。瑞士鐘表聯合會發布的4月份數據也顯示中國大陸已跌出瑞士鐘表出口的前三名市場,其在中國內地的銷售4月份下跌了6.5%。
可以說,LV的萎縮已宣告奢侈品在中國市場已走向隕落。有意思的是,今年年初,一些國際投行、券商機構還就看好奢侈品市場巨大前景而吶喊叫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