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8月13日電(孫靜) 據《經濟學人》雜志網站近日報道,2009年中國國有銀行大量放貸后,中國政府一直試圖減緩信貸增長,因此“刺激”已經不再適用于中國現階段經濟,中國政府一直表示,中國既不需要也不想要大規模經濟刺激,相反,現階段經濟發展的重點是通過改革使放緩的經濟在穩定的基礎上得到持續發展。
因此,我們注意到,今年5月中國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陳東琪用“微刺激”一詞來表示中國政府已經開始管理經濟。之前某些獨立評論員就曾提出“微刺激”,但陳東琪先生被譽為是第一個以官方身份表明這一政策立場的人。
自今年四月初以來,政府出臺了一些新舉措以鼓勵投資、刺激經濟增長。第一次是在今年四月初,中央政府宣布小批量的財政措施,其中包括鐵路投資、公共住房和小型企業的稅收優惠支出。 中國政府已經逐步增加對初始計劃的投入,并且承諾將增加對鐵路建設的資金投入,預計今年投資額比去年增加1/5,達8000億元。中國政府啟動一些大的水利工程項目,并采取特殊舉措敦促地方政府加快履行他們的投資義務。最重要的是央行也被拉入到這一行動中來。首先,中國人民銀行通過每周一次的拍賣在金融市場注入資金,因此銀行的短期融資成本較去年下半年平均下降了約一個百分點。央行撤銷了原本十年前用于幫銀行度過難關的再貸款方案,該方案為特定的借款人群提供了廉價資金。此次,該筆資金則用于貸款支援貧困社區,其中3000億元貸款通過國家開發銀行(CDB)發放。國家開發銀行最終將償還貸款。但與此同時,轉貸允許央行擴大貨幣基礎。因此,一些投資者稱之為“中國式的定量寬松貨幣政策”。
央行遇到的一大難題是下調利率、減少法定準備金是否會發出更大的放松銀根信號。上述兩者可挪出額外現金以供銀行貸款。5月30日該難題答案部分揭曉。中央政府表示,若銀行將其總貸款中的一定數額貸給小型企業或農業,則降低其法定存款準備金——前提是多數大銀行符合這一要求。
減少對銀行的約束,部分原因是為了平衡壓制資產負債表信貸流動的影響,但如果該政策在更廣泛的經濟領域沒有收到成效,中國政府將采取更有力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