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8月19日電(孫靜) 以色列科技行業近來多次引起全球性轟動,中國正以實際行動參與其中。
在接受采訪時,以色列首席科學家阿維·哈森(Avi Hasson)稱,2013年,他所在部門與中國開展了幾十個聯合技術項目。而三年前,一個項目都沒有。他表示,在谷歌收購以色列公司Waze之前,中國億萬富翁李嘉誠是Waze的投資者之一,而現在他也是以色列最活躍的外國投資者。
“我們看到在進入以色列高科技領域上,中國越來越活躍”哈森說道。“我們非常歡迎中國的企業和機構投資者在風險投資領域進行投資,歡迎中國對企業的直接投資甚至收購。”
中以兩國家之間的最新科技合作來源于WBP風險投資公司(WBP Venture Partners),它將給在中國的以色列公司提供融資和業務援助。該公司正在籌集5000萬美元資金,用于投資尋求進入中國市場的以色列高科技創業公司。
WBP不僅僅投資它喜歡的公司。該公司正在與中國的一個新興高科技中心進行合作,幫助以色列企業更好地融入當地市場。
WBP公司合伙人茲維·沙樂高(Zvi Shalgo)曾幫助過來自不同行業的外國人在中國獲得立足之地。他也是在中國的PTL集團的負責人。該公司曾幫助以色列化工公司Makhteshim Agan Industries在中國建造工廠。執行合伙人大衛·福克斯(David Fuchs)稱,“與其為企業提供融資,還不如提供基礎設施來幫助這些企業獲得成功。”
以色列約800萬人口,這不足以維持極具風險的科技企業。因此,以色列的創業者們經常將其發明創造輸送至其它國家,尤其是美國和歐洲。
但歐洲和美國的經濟衰退影響了以色列的出口,這促使該國另尋發展。 擁有14億居民的中國是美國人口的四倍多,巨大的市場引起了以色列的強烈興趣。去年5月,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在訪華期間就參觀了中國可再生能源、城市發展、環境、航空航天、計算機網絡、醫藥和娛樂技術等領域的科技企業,并強調中以經濟技術合作,特別是高科技領域的巨大合作潛力。
2013年,蘋果公司中國供應商的大族激光( Laser Technology)收購了以色列Nextec Technologies ,以開拓用于汽車和航空工業的激光測量設備市場。近日,一位知情人士稱,除了科技領域,獲得上海政府支持的乳品和消費產品企業光明食品集團也正與美國花旗集團合作,計劃購買以色列的特努瓦食品廠業(Tnuva Food Industries)。
現在,在以色列,人們不再僅僅對在中國進行投資感興趣,他們更希望全面了解中國,因為這有助于以色列的高管學習如何在中國經商。哈森說,“今天在以色列的董事會里,沒有任何人像了解歐洲和美國一樣熟知中國市場”。
哈森表示,加強中以業務聯系的原因之一是兩國經濟互補性好,尤其是在高科技產業。
“中國需要的,正是我們所提供的,”他說道,“我們善于創新和技術轉讓,而他們能夠擴大生產并超越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