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8月21日電(信蓮)日本《經濟新聞》8月21日發表評論文章稱,積極運用《反壟斷法》,有助于確保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威信,并可以構筑更加公平的競爭環境,給予中國國內相關產業發展的機會。
日本媒體稱,中國政府部門8月20日對10家日本汽車零部件廠商開出了中國史上最大罰單。此外還在對豐田汽車等日美歐汽車企業進行反壟斷調查。中國開始積極運用《反壟斷法》,確保全球第2大經濟體的威信。此舉一方面可以構建公平的競爭環境,另一方面還透露出培育國內產業的考量。
面對這一處罰決定,中國政府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是個法制國家,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說無論是國內的企業,還是外資企業,只要是違反了《反壟斷法》,都要受到查處,都要接受處罰。”
此次認定有抬高物價等行為的是電裝、三菱電機等日本12家日本汽車零部件廠商。對其中的10家廠商開出了12.35億的罰單。
在汽車行業,除了在中國高檔車市場上份額最高的德國奧迪外,發改委還正在對美國克萊斯勒、德國梅賽德斯奔馳和豐田汽車等全球代表性汽車企業展開調查。這些車企涉嫌非法抬高維修部件的價格。
發改委對中國國內企業也進行過調查。2013年2月對白酒廠商貴州茅臺酒集團和宜賓五糧液的違法性溫進行了查處,認為兩家廠商強制白酒的銷售價格,開出了4億4900萬元的罰單。
最近,中國針對大型外資企業的調查引發了很大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歐美一些國家政府也曾以相同的理由處罰過此次在中國受罰的相關零部件廠商,對此日本媒體認為,中國保持了統一步調。翰宇國際律師事務所的賈維恒律師認為:“進駐中國的企業應該認識到,關于《反壟斷法》,中國的商務環境正逐漸與歐美相同。”
(編輯:涂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