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稱,新的行業數據顯示,2013年全世界法國干邑銷量在數年的穩定增長之后下滑。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何在?中國的反腐敗行動。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8月22日報道,法國西南部的主要行業組織法國國家干邑酒行業管理局(簡稱:BNIC)本周早些時候稱,截至2014年7月的12個月,干邑銷量下滑6.7%,銷售額下滑10.2%。BNIC報告稱,過去一年針對東南亞、中國和日本等遠東地區的干邑出口量和出口額均下降。
該行業組織稱,遠東地區的銷售下滑與中國市場放緩直接相關,中國是高價知名法國白蘭地的消費大國。報道稱,中國現在正在進行反腐行動,而這一行動遏制了奢侈品的開支,這也是部分經濟學家預計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今年增幅將下降的原因之一。
疲弱的銷售業績與兩年前的情況形成鮮明對比,那時中國堪稱干邑生產商的樂土。2012年中國銷量創下紀錄,全國各地的人在各種宴會和卡拉OK廳碰杯豪飲這種特殊的白蘭地酒。干邑被認為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許多中國飲酒者常常不惜重金購買最昂貴的干邑,并將它們當作禮品相互贈送。世界最貴的瓶裝干邑于2011年在上海被拍賣。
但這場盛會已經崩塌。擁有人頭馬品牌的Remy Cointreau SA等主要干邑品牌所有者宣布2013年第四季度銷售額大跌30%。
干邑遠非因中國反腐行動而遭到打擊的唯一酒類。中國的烈性白酒以及威士忌的銷售同樣下跌。
中國最大的葡萄酒進口商皮爾精品葡萄酒稱,2013年其銷售止步不前,因反腐行動導致價格最高的瓶裝酒銷售大跌。本周早些時候,該公司告訴《華爾街日報》,已將其葡萄酒價格平均下調了32%,試圖“通過更具吸引力的價格刺激對這些葡萄酒的更多需求”。
他們堅持認為,反腐行動打擊揮霍無度,這對干邑市場造成重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