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8月26日電(信蓮)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海外置業成為越來越多國人的投資取向。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在專欄文章中以多個發達國家為例,分析了海外置業,尤其是投資度假房的可行性。《FT中文網》摘編該文如下:
當企業家把自己的公司出售后,他們首先購置的大件商品通常是一處第二居所。目前正是這些企業家搬到他們的度假屋的時候,不管它位于康沃爾、圣特羅佩、瑪莎葡萄島還是漢普頓。
但這種度假住宅從經濟角度而言劃算嗎?從情感上來說有價值嗎?
據我估計,至少有1500萬套第二居所分布在世界各地:首先,有300萬套在美國,還有300萬套在法國。法國的人均度假住宅數量為全球最高,據估計,每10個家庭就有超過一處度假住宅。
在英國,度假住宅的數量不到法國的十分之一,但數十萬英國人在海外擁有住房。隨著財富的增加,新富人群開始想要在陽光充足地帶、在冰雪覆蓋的地方或鄉村擁有一處房產。
從嚴格的財務角度來看,除非你在一年之中有很多時間住在第二居所,否則維持成本將超過租住同等條件房屋的費用。第二居所還涉及物業稅、水電費和保養費、保險、可能還有園藝或服務支出等等。購房時產生的稅費和裝修費用都要加到初始開支里。另外,從我的個人經驗來看,管理一處房產需要做大量工作。
然而,房地產可能是一筆有利可圖的投資,與很多資產類別一樣,最近,某些地區的度假屋近來出現了大幅升值。
一位企業家朋友聲稱,他在瑞士的滑雪木屋現今的價格,已是他10年前購買時的3倍。但相比之下,過去5年,很多地中海度假勝地的房屋價格出現滑坡。我現在估計,西班牙、葡萄牙、希臘甚至意大利和法國等國的度假屋性價比最高,現在的價格比過去便宜了三分之一。很多房主賣房意愿強烈。
很多房屋所有者將自己的第二居所出租,以幫助支付上述開支。我不愿意這么做,因為出租可能帶來麻煩,而且還有稅費方面的影響。我認為,擁有度假屋的一個好處在于可以把它借給家人和朋友。一些房主把自己的房子看得太珍貴,不愿別人在自己不在時去居住,但我更喜歡看到房子有人住、有人欣賞。
買房成癮的案例也不是沒有。我認識一位億萬富翁,他買了7所大別墅,雇傭了逾100名工作人員幫他打理這些房屋,每年為此付出的維護成本高達數千萬美元。在我看來,擁有這么多房產似乎更多的是一種負擔,而不會帶來快樂,因此這種做法肯定完全喪失了意義。
對于那些希望每次旅行都去不同地方的人來說,度假屋毫無用處。但對于那些有幼小子女的人而言,度假屋能帶來便利和熟悉感,讓他們有可能交到固定的朋友,并融入附近的社區。
面積較大的居所可以成為一個極好的招待貴賓和舉辦家庭聚會的場所。這一無形的好處正是促使很多購房者決定出手購買第二居所的原因。不愿為維修等煩心事而操心的人,自然可以選擇分時度假或私人住所俱樂部。
反富群體批評第二居所所有者自私,他們希望提高這部分人的稅收。但多數第二居所位于鄉村或度假勝地,在那些地方,游客和兼職工作者是當地社區重要的收入來源。如果他們被趕走的話,誰會取代他們全天候的住在那里,住在那里的人又有什么工作可做?
喜歡海上活動的大亨們可能更喜歡購買游艇或類似的商品。但大型游艇運營起來往往過于昂貴,而且肯定會貶值,因此從實用角度無法與房產相提并論。
一處屬于你自己的第二居所能為你帶來身為房主的自豪感,與某處特定住聯系在一起的回憶,以及經營一個鄉村花園、一項長期資產所帶來的滿足感。除了把錢捐掉,我想不出有什么比購買第二居所更有價值的花錢方式了。
(編輯:劉夢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