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8月27日援引兩名知情人士的話說,中國政府正考慮撥款1000億元人民幣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裝置,以推動對環保汽車的需求。
報道稱,國家增加撥款,這對電動汽車生產商可謂一陣順風。這些生產商面臨著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的價格、可靠性和便利性的擔憂。此舉還將加強中國治理污染、扶持國內電動汽車工業的努力。
中國將從下月開始免征新能源汽車的購置稅,并要求政府部門使用新能源車作為公務車。
中國當局說,支持新能源汽車這樣的戰略性新興行業,可實現產業發展和環境保護“雙贏”,對于鼓勵創新、促進節能減排和污染防治、拉動國內市場需求、培育新的增長點,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說,為加強競爭,政府還考慮允許非汽車制造商生產電動汽車。
中國政府上月宣布,到2016年,中央政府部門新購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所占比例要達到30%以上。2016年以后這個比例將進一步提高,屆時地方政府也要達到該目標。
比亞迪董事局主席王傳福26日說,由于對能源安全和污染的擔憂,政府最近推出了“前所未有的”有利于電動汽車的政策。
德國《經濟周刊》網站8月26日報道稱,中國政府的口號是“以身作則”。它已著手在全國推廣電動汽車。到2016年,共產黨的公務車有30%就將是電動的。
根據規劃,到2020年將有500萬輛電動汽車在中國道路上行駛。該國需要雄心勃勃的目標,因為中國城市的霧霾令人窒息。空氣污染日益導致社會不穩定。
政府從多年前起就為購買電動汽車提供補貼。購買電動汽車的人還能立刻得到夢寐以求的車牌號碼。而購買燃油汽車的人必須參與搖號并苦苦等待搖中后才可獲得車牌號碼。
盡管如此,專家仍然懷疑中國能否實現自己設定的目標。去年中國只售出了1.7萬輛電動汽車,中國道路上行駛的電動汽車可能總共只有7萬輛。
電動汽車的主要缺點是續航里程太短,充電設施太少。還有一個問題:中國每年都有建筑物因電動自行車車主在家用老舊線路給電池充電而發生火災,這個問題可能會因電動汽車而進一步加劇。此外,插頭沒有統一標準,在北京買的電動汽車可能在上海無法充電。
報道說,電動汽車對解決空氣污染問題作用有限:中國約70%的電能來自燃煤發電廠,使用骯臟電能的清潔汽車不能解決空氣污染問題。而解決擁堵問題只能通過減少汽車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