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廈門開幕。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當日舉行的“2014國際投資論壇”上作了題為“中國國際投資合作之路越走越寬廣”的主旨演講,他向外界傳遞了三條清晰的信息:中國投資合作的方針是長期不變的;中國投資合作的體制是日益開放的;中國投資合作的環境是不斷優化的。
9月8日,第十八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投洽會)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開幕。
在開館式上,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啟動了象征投洽會開幕的“金鑰匙”。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主席王欽敏,老撾副總理宋沙瓦·凌沙瓦,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總干事李勇以及來自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工商界人士、政府官員和有關國際組織的代表共同見證了這一時刻。
三條清晰的信息
9月8日上午,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開館式后舉行的“2014國際投資論壇”上作了主旨演講,向外界傳遞了三條清晰的信息:
第一,中國投資合作的方針是長期不變的。“過去30多年,外資企業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已成為中國經濟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我們絕不會忽視外資的作用,更不會排斥外資企業。”汪洋說,“我們引進外資,不再是簡單地引入資金,更重要的是引進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和智力資源,借鑒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做法,建立與國際規則接軌的經濟體制和機制,這對中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以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至關重要。”
第二,中國投資合作的體制是日益開放的。我們將放寬外商投資準入,重點推進金融、教育、文化、醫療等服務業領域的有序開放。我們正在研究實行負面清單的外資管理模式,大幅減少審批事項,優化審批流程,為各國企業進入中國提供更大便利。我們也在改革對外投資審批體制,實行以備案制為主的管理方式,落實“誰投資、誰決策、誰受益、誰承擔風險”的原則,為企業“走出去”松綁。
第三,中國投資合作的環境是不斷優化的。我們將一邊抓簡政放權,規范政府行為,堅決看住向企業、向市場亂伸的“手”;一邊抓法治建設,引導企業合規經營,堅決管住擾亂市場秩序的各種違法違規行為。最近,我們依法查處了一批壟斷、商業賄賂、侵權假冒、摻雜使假等案件,這些都是中國政府改變“重審批、輕監管”管理方式邁出的重要步伐,是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市場監管的重要舉措。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則在開館式上指出:“經過17年的發展,投洽會在全球的影響力得以提升,已經逐步成為加強投資合作交流、創造投資合作機會、提高投資合作水平的重要的國際平臺。”他表示,中國政府將繼續堅定不移地實施互利共贏、積極主動的對外開放戰略,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努力與各國政府和國際組織一道,共同促進世界經濟健康復蘇和持續發展。
開發區:既是火車頭又是頂梁柱
今年是中國首批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30周年。在開館儀式后舉行的“2014國際投資論壇”主旨論壇——“開放、創新、共贏——全球經濟園區發展之路”上,汪洋指出:“1984年,中國對外開放的大門開啟不久,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先生倡議借鑒國外園區的發展經驗,興辦經濟技術開發區,這是中國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30年來,中國的開發區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成為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和對外開放的頂梁柱。”
高虎城表示,30年來開發區極大地推動了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不僅促進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豐富了世界特殊經濟區域發展的理論與實踐。隨著中國經濟結構的深化調整,開發區當前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既面臨新的機遇,也面臨新的挑戰。希望未來開發區更好地發揮在促進國際資本流動中的積極作用,推動世界經濟持續健康復蘇。
據了解,本屆投洽會期間,除了聚焦開發區30周年以來的璀璨成果和未來發展亮點,還將關注“引進來”和“走出去”等熱點議題,舉辦“第九屆兩岸經貿合作與發展論壇”“亞洲投資基金峰會”“海外華商投資中國峰會”“世界商會領袖圓桌會議”等30多場高端論壇研討活動。
而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戰略構想,規劃出世界上最長的經濟走廊的背景下,本屆投洽會也以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深化多雙邊國際投資合作為亮點,緊抓建設“一帶一路”的新機遇,設立新絲綢之路專題展區,舉辦“合作、發展、共贏——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5場絲路主題論壇以及通過促進福建省、新疆主賓省(區)和馬來西亞主賓國在投洽會期間的交流互動,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搭建務實、高效的投資合作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