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0月14日電(信蓮)據路透社10月13日報道,俄羅斯與中國在周一簽署多項能源、貿易和金融協議。俄方稱這證明,該國轉向亞洲的政策正在取得成果,將有助于克服西方的制裁影響。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俄期間簽署38項協議,包括兩國加強能源合作,以及1,500億元人民幣(250億美元)的貨幣互換協議,后者旨在部分消除美元匯率波動的影響。
這是俄羅斯外交政策偏向東方后取得的明確成果之一,自兩國今年5月達成金額4,000億美元的30年天然氣供氣協議后,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外交政策向東轉,以避免俄羅斯因西方制裁而陷入孤立。
“我認為這件事的重要之處在于,盡管目前環境艱難,但我們正在開辟新的可能,”俄羅斯總理梅德韋杰夫在簽署儀式后表示。
對俄羅斯來說,在歐美無意解除制裁的情況下,與中國簽署協議可以緩解壓力。之前歐盟與美國因俄羅斯吞并克里米亞半島,并支持烏克蘭東部分離主義勢力而對其實施制裁。
歐美制裁瞄準金融、能源和國防領域,限制俄羅斯部分國有企業和銀行在西方市場融資的能力。
貨幣互換協議有助于中國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俄兩國政府承諾在雙邊貿易結算中更多地使用盧布和人民幣。由于中俄兩國與美國之間的關系經常出現緊張,長期以來兩國一直主張降低美元在國際商務中的作用。
中國4萬億美元外匯儲備中有32%投資美國公債,近期希望限制美元波動對自身的影響。長期而言,中國希望增強人民幣影響力,使其成為一種全球儲備貨幣。
石油供應轉向東方
梅德韋杰夫稱,過去六年間,中俄兩國的貿易額增長逾一倍,從400億美元增至900億美元。
“我們是非常密切的伙伴國,”他說,不過俄羅斯與歐盟28個成員國間的累計貿易額超過與中國的貿易規模。
能源部公布數據顯示,今年1-9月對中國的原油供應同比增加近45%,也表明俄羅斯與中國的經濟關系正在加強。波羅的海Primorsk港口對歐洲出口下降近20%。
中國有意投資俄羅斯的基礎設施、能源和商品領域,但俄羅斯長期以來一直對允許中國在戰略領域投資有所保留。
根據新的協議,俄羅斯國有石油公司Rosneft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將加強合作,包括液化天然氣項目(LNG)以及可能向中國供應LNG。
俄羅斯銀行業者VTB 、VEB和Russian Agriculture Bank也與中國進出口銀行簽署框架協議,開啟信用額度。
(編輯:涂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