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天信息)董事長時旸在參加“走進新國企—感受科技的力量”活動時對中國日報網財經頻道表示,2015年航天信息將會完成高端國產安全芯片的研發,屆時可為類似電子往來港澳通行證(以下簡稱電子港澳通行證)、社保卡等項目提供替代國外芯片的備選方案。
今年9月15日,電子港澳通行證已開始全面推廣。據了解,這種卡式的港澳通行證內存有數字化的個人資料和指紋信息,申領和使用將更為便捷,并且可以使用口岸自助查驗通道實現自助通關。此前,經過公開市場競爭投標,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控股的航天信息成為電子港澳通行證制證設備的全國獨家供應商。
時旸認為,使用電子港澳通行證之后,證件簽發及口岸查驗效率大為提高,證件安全性也得到顯著增強,“證件中除了個人的信息以外,也有指紋信息,這樣一個人就只能匹配唯一有效的港澳證”,他說。
不過目前來看國內對安全和防偽要求較高的證卡所用的高速大容量非接觸智能卡芯片尚未實現國產化,有專家認為國內芯片技術已基本可以滿足這類需求,且長期成本也將降低。在此次活動中,時旸透露,“航天信息現在已經啟動了相關高端安全芯片的研發工作,并計劃在明年完成,屆時我們研發的高端芯片可積極參與在相關證卡上應用的競爭,未來還可向其他電子證照延伸”。
今年7月,航天信息發布了準備發行不超過24億元可轉債的計劃。資金投向的一部分便是包括高端安全芯片在內的IC卡芯片研發工作。充足的資金保證和技術實力給了時旸更多的底氣,他對中國日報網財經頻道表示,“我們對這塊(研發)有自己的時間表。2015年一定要拿下(完成研發),我們已掌握核心技術”。
毋庸置疑,無論是控股股東中國航天科工數十年的產品技術實力,還是其本身具有的資源協調能力,航天信息在國內一些重大項目競爭中往往獨具優勢。
不過,航天信息對于到手項目更傾向于共享而非獨占。時旸對中國日報網財經頻道表示,“如果都是我們一家獨大的話,那就出問題了。我們不把小企業排除在外,比如在一些重點的行業項目中,由我們整合資源和標準,請中小企業給我們做配套,這既能讓小企業背靠大樹得到發展,也能高效配置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