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劉云山出席并講話。(新華社記者 饒愛民 攝)
中國日報網10月27日電(遠達)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于10月23日在北京閉幕,外界普遍關注中共如何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前提下,推進法治建設,加強司法獨立性。有外媒援引學者的話分析說,“科學立法”等十六字方針是依法治國施政理念的2.0版,涵蓋了進一步加強司法獨立的邏輯思路。
美聯社10月23日發表DIDI TANG題為《中國執政黨計劃推進司法改革》的報道稱,共產黨23日宣布了旨在加強司法獨立性并限制對法院政治干預的舉措。很多人表示,最新一輪司法改革所制定的具體舉措具有積極意義。
《聯合早報》10月24日發表趙琬儀題為《學者解讀科學立法十六字方針 中共提出司法獨立新思路》的文章稱,針對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受訪的學者分析,其中提及“實現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具體目標,可視為現任中共領導層按照依法治國施政理念提出的2.0版,涵蓋了執政黨進一步加強司法獨立的邏輯思路。
據新華社23日報道,四中全會明確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水平,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這是中共中央全會首次將“依法治國”設定為主題,外界關注中共如何在堅持黨的領導的前提下,推進法治建設,加強司法的獨立性。
中國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受訪時指出,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確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十六字方針,是“依法治國”的1.0版。23日發布的中共十八屆四中全會公報提出“科學立法”等十六字方針已是升級版的2.0版。
他進一步分析,2.0版強調“科學立法”,為社會各方參與立法的途徑和方式創造更多條件,以提升司法的公平公正;強調“嚴格執法”則是特別針對政府在行政過程中的違法行為。至于“公正司法”則是透過司法體制改革,預防權力對司法審判的干預。“全民守法”,是提出構建法治社會。
汪玉凱進一步指出,把法治建設納入領導干部的政績考核體系,這項舉措將會對整個官場隊伍、行政隊伍產生很大的影響。
23日發布的公報列出加強司法獨立的舉措主要分兩大方面,一是司法體制的改革,如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探索設立跨行政區劃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檢察院;另一方面則提出如何加強權力監督,預防“一把手”干預司法,這包括建立領導干部干預司法活動、插手具體案件處理的記錄、通報和責任追究制度等。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朱景文接受本報采訪時分析,中共提出防止領導干部干預司法的多項機制,是明顯的訊號,表示執政黨要求官員要把法律當回事。
他指出:“現在腐敗問題涉及的面相當廣、相當深。在一把手的權力很難制約的情況下,你(指中共領導層)把權力不受制約的現象給剎住了,即使一些評論認為是治標不治本,但已很不容易。”
受訪的中國獨立時評人陳杰人則分析,若按照四中全會公報提出的相關意見來落實,中國的法治還是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但未來難點可能還是在于怎么落實。
(編輯:周鳳梅)
延伸閱讀:外媒:四中全會在“依法治國”方面做出努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