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祁豆豆 ○編輯 全澤源
⊙記者 祁豆豆 ○編輯 全澤源
阻礙醫藥電商發展的政策正在“破冰”,處方藥和醫保“觸網”指日可待。在醫藥電子新政正式落地之后,醫藥電子商務有望實現行業突破。這是上證報記者昨日從第三屆中國醫藥互聯網大會上采訪獲得的信息。
在第二十六屆中國醫藥產業發展高峰論壇期間,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今年5月28日發布的《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是自2009年新醫改以來,最具改革思維的意見。“可以預見的最終方向是,互聯網藥品肯定會給行業帶來巨大的推動。尤其是正在醞釀中的創新的藥品交易模式。”于明德表示。
《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正式落地之后,最大亮點是處方藥網絡銷售的放開。“這是未來的大方向,但具體怎么放開,分幾步走?還需要等待具體的細則出臺。”于明德會長稱。而國家食藥監總局藥品化妝品監管司副巡視員劉小平則進一步透露:“目前關于處方藥全面放開的說法不確切。”處方藥的銷售只是有限地逐步放開,并且可能將以“正面清單”的方式對銷售范圍進行限制。但可以想象的是,醫藥互聯網對患者、醫院,乃至整個醫藥行業的都將帶來顛覆式影響。
醫藥“觸網”的價值同樣得到企業的認同。九州通集團電商CTO王樂天認為,真正未來商業價值的創造應該在傳統行業,包括基本的產品生產和服務實施,而移動互聯網則是各領域都可使用的工具。“總體看來,在目前線下藥店經營頻現困境,在醫藥電商政策逐漸松動,以及移動互聯網和科技手段迅速發展的大趨勢下,醫藥O2O的拐點已經來臨。”
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魏際剛則用“數據說話”,證明醫藥健康市場廣闊,醫藥電商前景值得探索。據稱,預計到2020年健康產業產值規模達10萬億元。
事實上,在醫藥電子商務即將放開的大趨勢下,大批醫藥上市公司已“先知先覺”開始探索醫藥互聯網模式。
據上證報資訊統計,今年以來,滬深兩市共有18家醫藥上市公司積極“觸網”備戰醫藥互聯網時代。其中有九州通、上海醫藥、康美藥業等在醫藥流通和電商領域布局的“先行者”,也有包括片仔癀、以嶺藥業、太安堂等傳統醫藥企業投身互聯網的“新身影”。
從探索互聯網的模式來看,傳統的制藥企業“觸網”均是通過獲取互聯網藥品交易資格證,方可被準入在互聯網銷售企業生產的藥品。而九州通、上海醫藥、康美藥業等藥企則選擇建立自己的網上售藥平臺。
值得一提的是,從醫藥流通領域進入醫藥電商的九州通通過旗下的電商平臺好藥師探索O2O服務模式已初見成效。今年3月,好藥師網又攜手騰訊展開微信購藥平臺,配合公司“藥急送”三期項目進行探索。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好藥師已與4000多家藥店達成合作,用戶可以通過好藥師微信服務賬號,發起藥急送服務,目前,在北京、上海、廣州等進行O2O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