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2月8日電(信蓮)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近日發表專欄作家 Christopher Helman撰寫的文章稱,在歐佩克決定不減產后,國際油價的持續震蕩不禁令人懷疑這是一場針對美國頁巖油的“血洗”。面對當前的局面,未來的油價走勢究竟如何值得人們持續關注。以下為文章摘編:
歡迎從感恩節的大吃大喝中回到現實,顯然歐佩克什么也沒做,結果油價暴跌。如果你上周跟我一樣沒有關注這方面的新聞,以下是一份簡報。
上周四,就在我們享受火雞大餐和觀看橄欖球比賽的時候,歐佩克(OPEC)宣布不減產,不制定目標價,也不規定日產量上限。聽起來沒什么新聞,但這次歐佩克會議被形容為在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彭博社(Bloomberg)的新聞標題宣稱,戰爭已經爆發:“在歐佩克開始對抗頁巖油的情況下,石油行業進入了新時代;誰會在油價滑向70美元/桶的時候先扛不住?”這篇文章指出,歐佩克無疑已經跟美國頁巖油生產商打起了一場價格戰。
在歐佩克會議的結果被公布后,油價暴跌。西得州輕質低硫原油(WTI)現在的價格是65美元/桶,而6月份時的價格是107美元/桶。
彭博社的那篇文章引述了萊昂尼德·費頓(Leonid Fedun)的話——他是俄羅斯盧克石油公司(Lukoil)的董事會成員——這是我本周最喜歡的一句話。費頓表示,通過維持日產量水平,歐佩克將讓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徹底崩潰。“在2016年,當歐佩克完成清除美國邊際市場的目標后,油價將再次開始上漲。”他說,“頁巖油熱潮跟互聯網熱潮差不多,強者將會生存,而弱者則會消亡。”
毫不奇怪,美國石油和天然氣獨立廠商的股價在上周五經歷了一場“血洗”。古德里奇石油公司(Goodrich Petroleum)的股價當天大跌34%,而近三個月的跌幅已經達到79%。斯威夫特能源公司(SwiftEnergy)的股價下跌了30%,Penn Virginia公司下跌了29%,桑切斯能源公司(Sanchez Energy)下跌了29%,桑德里奇公司(SandRidge)下跌了26%。這些公司當中有一些,比如斯威夫特能源公司,擁有較高的杠桿率。甚至有人擔憂,近年來用于為美國石油熱潮提供資金支持的垃圾債券可能面臨無人認購的局面——足以引發突然間的信貸危機。
也有很多更加強大的生產商,比如德文能源公司(Devon Energy)、諾布爾能源公司(Noble Energy)以及先鋒自然資源公司(Pioneer Natural Resources),它們已經在較高價位上對自己很大一部分石油產量進行了對沖,這些公司應該能夠很好地活下去。同樣能夠幸存的還有那些在頁巖油“風水寶地”擁有油田的生產商,因為在那些地方開采頁巖油仍然具有經濟效益。即使經歷了最近的股價下跌,很多水力壓裂廠商的市值仍然穩固。哈羅德·哈姆(Harold Hamm)旗下大陸資源公司(Continental Resources)的股價仍然是2009年上一輪油價暴跌時其低點的6倍。
歐佩克并不是不知道美國頁巖油生產商的生命力很頑強。能源價格評估機構阿格斯公司(Argus Media)引述伊朗石油部長的話說,把非歐佩克石油生產擠出市場需要耗時數年,而不是區區幾個月。
事實上,一個真實存在的問題是,歐佩克成員國以及其他石油出口國愿意以及能夠忍受一切由沙特阿拉伯說了算這種情況多久。上周,石油行業記者德里克·布勞爾(Derek Brower)從維也納發布推文,稱歐佩克會議上彌漫著憤怒的情緒,其中阿爾及利亞和委內瑞拉兩國的石油部長就對沙特拒絕減產一事感到“狂怒”。來自伊朗石油部的一位消息人士告訴布勞爾,伊朗認為,沙特正試圖毀滅自己和俄羅斯。
當然,伊朗一直因經濟制裁而步履蹣跚,而委內瑞拉顯然也需要更高的油價來讓其經濟喘口氣。甚至有跡象表明(彭博社在上周進行了報道),委內瑞拉官員已經下令讓該國位于美國的煉油和營銷公司雪鐵戈(Citgo)秘密出售資產,以向國內回籠資金。
上周五,委內瑞拉貨幣博利瓦大幅貶值。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史蒂夫·漢克(Steve Hanke)教授提供的數據,博利瓦兌美元的黑市匯率已經從2013年1月份時的19:1下跌到上周的150:1。漢克還指出,那意味著委內瑞拉的通脹率在一年間上升了150%。頁巖油生產商面臨的境況可能很糟糕,但委內瑞拉的境況還要差。
俄羅斯也會希望沙特減產。《莫斯科時報》(The Moscow Times)有一篇不錯的概述性報道,其中稱低油價可能會讓俄羅斯出現經濟衰退和財政赤字。該報道還引述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的話說,如果油價在80美元/桶之下停留很長一段時間,那會引起全球性的經濟崩潰。當然,那種可能性微乎其微。整體而言,廉價的能源將對經濟增長和發展起到支持作用,只不過對俄羅斯那樣的產油國來說不是如此。上周五,盧布兌美元匯率跌至50:1,為歷史新低。
難怪普京在石油行業的支柱俄羅斯石油公司(Rosneft)看上去深陷泥潭,低油價讓該公司更加難以償付其高達600億美元的債務——這是去年它收購秋明英國石油公司(TNK-BP)時欠下的。今年以來,俄羅斯石油公司的股價暴跌近40%。
那么,油價將何去何從?為什么?誰能知道呢!全球石油貿易占到所有大宗商品貿易總值的一半,并且油價對大部分商品價格具有決定性作用。如果你認為自己知道支配這一貿易的秘密法則,那你就是瘋了。就像休斯頓Salient Partners公司首席風險官本·亨特(Ben Hunt)在其最新報告《不可承受的石油多因素決定論》(The Unbearable Over Determination of Oil)中寫道的,如果你把解釋油價的五花八門的說法加在一起,你得從頭到尾把整個價格走勢解釋上好幾遍。每一種解釋都對油價有影響,但它們的影響并不像其支持者認為的那樣大。
亨特說,對任何身處石油行業或投資于石油行業的人來說,是時候明白目前的市場是“結構性不穩定”了,不管你如何以及為什么要進行押注,都需要準備好承受沉重打擊和犯錯的情況。
考慮到這些,以下是我的幾點想法:
第一:事情并不全在于歐佩克。當然,沙特的決定對石油市場是有影響的。但請記住,他們的決定是什么也不做。沒有增加或減少產量或配額,只是維持現狀和維持市場份額。
第二:石油供應會自己收縮,低油價會成為自身的解藥。利潤率低下的頁巖油生產商將會停產,一些加拿大油砂項目將會被取消,現金短缺的石油公司將不會把寶貴的美元投資于新的開采項目。因此,石油供應將會再度緊縮。
第三:更廉價的石油對經濟增長來說是好事。能源是一種經濟投入,它并非經濟本身,除非你是俄羅斯。
第四:不要低估匯率的影響。委內瑞拉、尼日利亞、安哥拉、俄羅斯以及其他石油出口國通過石油獲得的美元或許變少了,但由于它們各自貨幣兌美元的匯率一直走低,就國內而言,這些國家的預算并不像那些“財政收支平衡數字”表現出的那樣失常。
第五:從長遠來看,油價將取決于石油生產的邊際成本。如果市場需求疲軟或下滑,低油價可能還要維持一段時間。不過,等到過剩的石油供應被消化,那么價格下限必須高到足以刺激生產商生產出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石油。正如市場咨詢公司Tudor, Pickering & Holt在其周一上午的備忘錄中提到的,短期來看石油供應可能過剩,“但毫無疑問,目前的油價將會在2015或2016年年底時使供應收縮。”
第六:從現在到6個月后的歐佩克會議,油價走勢無法預測。誰說66美元/桶的油價算是廉價?在過去30年間,經通脹調整后的平均油價接近40美元/桶。回歸到這個均值不會是件美好的事。
(編輯:涂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