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報:房屋供不應求 香港調高未來10年建屋數量
參考消息網12月17日報道 外媒稱,面對樓價不斷上升,香港特區政府決定調高未來10年建屋目標數量,以紓緩房屋供不應求的緊張情況。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2月17日報道,香港社會各界均歡迎港府增加房屋供應,但對當局能否取得土地及縮短興建時間卻有所保留。
香港政府昨天公布自1998年以來的首份《長遠房屋策略報告》,勾劃出未來十年的建屋藍圖。報告宣布,由2015╱2016年度起,十年總房屋供應目標將上調至48萬個,比今年年初施政報告提出的十年建屋目標多一萬個。
其中,公私營單位比例維持六比四:公屋單位維持20萬個,私營房屋單位有19萬個;新增的一萬個全部是居屋單位(居屋是香港公共住房的一種,政府以低于市價的價格再扣除低價售予低收入居民),推動居屋供應目標增至九萬個,以響應中低收入階層和年輕家庭的置業需求。
但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承認,未來10年公、私營單位的實際供應量,與新訂下目標仍分別欠近4萬和逾11萬個。他認為要通過填海、新發展區等手段,多管齊下才能增加土地供應,也呼吁社會要共同承擔使命。
張炳良又表示,過往私營機構曾參與興建居屋,當局會研究透過適當的安排,善用私營機構的力量,輔助政府提供資助出售單位;當局也會研究其他資助自置居所的模式。
中下層需求最大
對于港府上調未來10年總房屋供應目標,香港城市大學建筑科技學部高級講師潘永祥認為,增加公營房屋供應,將有助紓緩社會的居住問題。
他說:“目前中下層階級對房子的需求最大,政府增加的住宅單位全部是居屋,這是對的,可以協助有需要的人士置業?!?/p>
地產中介公司利嘉閣總裁廖偉強認為,洪府所公布的一連串長遠房屋策略利多于弊;尤其現在民怨四起,市民對房屋的需求極為殷切,加建新公共房屋、資助出售房屋皆能平衡低收入階層,協助市民“上車”(初次置業)。
但民主黨立法會議員胡志偉擔心,報告提出的48萬個單位供應目標很大,結果可能淪為“空談”。
胡志偉表示,目前香港沒有足夠土地興建29萬個公營單位,大部分土地仍在等待改變土地規劃。
他說:“政府民望低,預料提出來的話將會遇到阻力,改變規劃的時間會比以往長。”
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成員李華明認為,關鍵是能否取得土地,以及能否縮短興建時間。
李華明說,政府有計劃如何增加土地供應,但部分土地要經過城規會和咨詢區議會。他期望市民不要一方面指不夠房屋,另一方面要求保育,不容許政府填海和發展。


- 中坦首次聯合文物展在達累斯薩拉姆舉行
- 約旦河西岸又發血案 以色列士兵槍殺巴勒斯坦青年
- 中方回應悉尼人質事件:反對任何針對無辜平民的暴力行為
- 選后安倍態度傲慢 無視提問點名批評主持人
- 大韓航空恐因“堅果返航”事件被停飛或罰款


- 中坦首次聯合文物展在達累斯薩拉姆舉行
- 約旦河西岸又發血案 以色列士兵槍殺巴勒斯坦青年
- 中方回應悉尼人質事件:反對任何針對無辜平民的暴力行為
- 選后安倍態度傲慢 無視提問點名批評主持人
- 大韓航空恐因“堅果返航”事件被停飛或罰款


- 周杰倫《哎呦,不錯哦》專輯封面曝光
- 《匆匆那年》破4.5億奪2014賀歲檔前半程票房冠軍
- 《紐約時報》年度好書揭曉 女作家上榜率超男性
- 迪士尼1927年動畫膠片挪威現世 此前世間僅存一份25秒拷貝
- 索尼郵件內容繼續泄露 制片人痛批小李“太卑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