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中企抓緊布局拉美 常因環保問題遭到反對
【延伸閱讀】中國山寨何時終結?英媒:中企正被迫轉向創新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資料圖片:小米手機
參考消息網12月14日報道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12月11日刊登題為《中國不再山寨?》一文。文章稱,中國能否通過創新走出長期經濟增長放緩的困境?中國市場研究集團(China Market Research)的董事總經理雷小山相信可以。
在他的新書《山寨中國的終結:亞洲創造力、創新力和個人主義的崛起》中,雷小山認為,中國如今將開啟創新之路,因為它不得不如此,而過去之所以沒這么做,也僅僅是因為還不需要。這是種有趣的理論,但他說得對嗎?
文章稱,雷小山先是反駁了中國政治體制或文化限制其創新能力的普遍看法。他稱,中國企業沒有創造力,并非因為中國是共產黨領導的國家。他表示,像學者普諾斯·莫杜庫塔斯(Panos Mourdoukoutas) 2012年在《福布斯》上的主張一樣,認為中國無法創新只是因為一些人眼中的“尊孔”,也是不對的。對雷小山來說,如此說法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是錯誤的,因為哪怕在孔子影響最盛之時,這個國家也出現了偉大的創新,比如“火藥、多級火箭和指南針”。
文章認為,之所以人們看到中國最近幾十年中釋放出的創新力不足而模仿有余,真正的原因僅僅是這種方式最適合該國直至今日的經濟狀況。
在一個普通商品經常供應不足的國家,努力發展最先進技術的動機不足。最好不要重新發明車輪;而是采用最先發明車輪的人提供的技術,盡可能多地以低廉的成本來制造車輪。這正是很多中國企業在過去幾十年里所做的,無論是制造洗衣機、電腦、手機,還是建立網上市場。
直到下一個發展階段,人們才有望看見一些創新。如海爾(Haier)、聯想(Lenovo)、小米(Xiaomi)和阿里巴巴(Alibaba)這類公司,在其廉價且相對簡單的產品遭遇內部競爭時,他們過去的應對方式不是追求全球尖端技術,而是升級其現有技術,并更有效率地制造產品。


- 澳8名孩童遇害房屋或被拆除 狠心婦人受謀殺指控
- 外交部:在安哥拉被抓扣我公民多數已獲釋
- 烏茲別克斯坦議會立法院大選落下帷幕
- 烏克蘭總理用公款換座駕輪胎 議員斥其“該去騎驢”
- 越南專家:越南在中國的投資項目稀少


- 澳8名孩童遇害房屋或被拆除 狠心婦人受謀殺指控
- 外交部:在安哥拉被抓扣我公民多數已獲釋
- 烏茲別克斯坦議會立法院大選落下帷幕
- 烏克蘭總理用公款換座駕輪胎 議員斥其“該去騎驢”
- 越南專家:越南在中國的投資項目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