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并購熱潮2015年繼續來襲 中國民企將唱主角
【延伸閱讀】美報:民企掀IPO與并購熱潮 中國投行業迎豐收年
參考消息網11月5日報道 外媒稱,對于中國的投資銀行而言,2014年是大獲豐收的一年。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1月4日報道,雖說中國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正在經歷五年來的最低增速,但中國科技業新星和其他民營企業進行了大量的并購交易以及債券和股票發行交易,推動投資銀行的收入升至201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
報道稱,阿里巴巴和騰訊控股等迅速崛起且大量投資的科技巨頭進行了創紀錄的交易,改變了過去數年來國有能源企業是投資銀行最大客戶的局面。
瑞士銀行亞洲投資銀行部主管金弘毅表示,在中國,今年無疑是個好年頭。
據湯森路透的數據,今年以來中國的投資銀行業務量已達到創紀錄的6790億美元,超過了去年同期的5440億美元。中國內地企業不僅登陸紐約和香港,也在上海上市。在暫停首次公開募股(IPO)活動長達一年多之后,今年1月份中國重啟了IPO市場。
報道稱,科技業的大型IPO提升了總體的交易量,從而令今年以來中國投行業的服務費收入略微超過40億美元,為2010年以來同期的最高水平。
今年9月份在紐約上市的阿里巴巴籌得創紀錄的250億美元資金,這給投資銀行帶來了豐厚的收益。負責阿里巴巴IPO承銷業務的34家投資銀行的服務費總計3億美元,而其中五家牽頭銀行各分得大約4700萬美元。
其他科技巨頭也造出了不小的聲勢。京東通過赴美上市籌集了18億美元資金。騰訊出售了25億美元的債券,為亞洲科技企業有史以來最大規模。
各投行表示,民營企業將繼續成為推動交易活動的力量。
瑞士信貸全球市場解決方案團隊亞太地區負責人周紀恩說,他認為這種潮流的轉向剛剛開始,這也是對中國經濟的一種反映。
據瑞士信貸分析,按所收取費用排名,事實上,在今年最大的30宗交易中,有22宗來自民營部門。相比之下,在2005年到2010年間,交易主角是國有企業,當時投資銀行趕上了一波國有企業重組浪潮,特別是銀行業的重組。
報道稱,雖說總手續費收入和交易量增加,但激烈的競爭意味著,每一家投資銀行都必須加倍努力來贏取市場份額。投行人士表示,中資企業在IPO、尤其是在熱門籌資地香港IPO時聘用多個承銷商的趨勢,正在推動投資銀行承接更多交易來彌補平均手續費收入下降的勢頭。
盡管競爭激烈,但尋求投資銀行服務的中資公司的隊伍仍很龐大,為海外收購交易提供咨詢仍是銀行家們的一大賺錢利器。瑞銀的金弘毅表示,即便是中國不斷放緩的經濟增長也會為投資銀行帶來就問題公司和問題貸款提供咨詢的機會。
點擊圖片進入下一頁
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馬云(左前)等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向現場投資人和工作人員致意。新華社記者王雷攝
?。?014-11-05 07:15:39)


- 美密西西比州遭龍卷風襲擊致4人亡 進入緊急狀態
- 俄方稱烏克蘭不符合加入北約標準 難以被接納
- 蘇格蘭卡車沖撞行人6死8傷 警方排除恐怖襲擊可能
- 美國陸軍研制出間諜機器蠅 或成下個秘密武器
- 尼日利亞北部發生連環爆炸事件 至少27人喪生


- 美密西西比州遭龍卷風襲擊致4人亡 進入緊急狀態
- 俄方稱烏克蘭不符合加入北約標準 難以被接納
- 蘇格蘭卡車沖撞行人6死8傷 警方排除恐怖襲擊可能
- 美國陸軍研制出間諜機器蠅 或成下個秘密武器
- 尼日利亞北部發生連環爆炸事件 至少27人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