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外媒:主導亞太經濟 中國占得先機
參考消息網11月13日報道外媒稱,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1日在北京閉幕。希望展示“亞洲盟主”風采的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大限度地發揮了東道國的立場,為構建經濟區取得了一定成果。
據日本《讀賣新聞》11月12日報道,隨著東亞峰會在緬甸和二十國集團峰會在澳大利亞的召開,以亞洲為舞臺的首腦外交主導權之爭將會持續下去。俄羅斯總統普京力爭打破制裁網,奧巴馬總統也試圖卷土重來。
報道稱,憑借龐大的經濟力量,中國在構建亞太經濟區的主導權之爭中搶占了先機。10日,習近平與韓國總統樸槿惠一同宣布中韓自貿區結束實質性談判。澳大利亞總理阿博特當天也向媒體透露,中澳自貿協定“在幾天之內就有可能出成果”,表示在習近平訪問澳大利亞之際有可能達成共識。
報道稱,通過“拉攏”一些主要國家,中國在建立廣域經濟區的道路上不斷向前。
日本《東京新聞》11月12日報道稱,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1日在北京閉幕。在美國奧巴馬政府因為民主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利而信心受挫的背景下,東道主中國的存在感卻格外顯著。
報道稱,似乎是為了挑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二戰后建立的國際金融秩序,中國正在推動建設囊括整個亞洲的金融和經濟合作框架。雖然領導人宣言沒有提出明確的目標,但中國正在積極掌握亞洲經濟的主導權。
“我們決定啟動和推進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11月11日,習近平語調鏗鏘地宣布。今年是亞太經合組織成立25周年,建立亞太地區經濟合作框架成為此次會議的焦點。中國取得了一定成果:宣言提出啟動對亞太自貿區相關問題的聯合戰略研究。
報道稱,為掌握亞太經濟的主導權,中國還提出了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構想。
報道認為,中國推進這樣的經濟合作框架,緣于對美國主導的現有體制的強烈不滿。
據日本《產經新聞》11月12日報道,中國試圖通過在北京舉行的APEC會議主導建立新的框架,露出謀求經濟主導權的意愿。中國在金融、貿易和貨幣等諸多領域向日美歐主導的國際秩序發起挑戰。
中國經濟學者認為,中國的戰略是與其遵從日美歐主導的國際規則,不如讓周邊國家從屬中國主導的框架。
中國認為,可以通過東道主的立場掌握主導權。
印度尼西亞總統佐科·維多多日前向習近平主席表示,印度尼西亞希望盡早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這樣,中國的主導權進一步增強。
另據埃菲社11月11日報道,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國成功地使與會者接受了建立亞太自貿區的倡議,并且在美國和俄羅斯這兩個傳統大國面前加強了影響力。
報道稱,就在華盛頓因民主黨中期選舉失利而暫時處于弱勢、莫斯科因烏克蘭危機依然被西方孤立之際,中國利用大好時機在會議上實現了飛躍,說服亞太經合組織其他20個經濟體同意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
有關建立亞太自貿區的計劃早在數年前就開始討論,最近由于作為亞太最主要經濟體之一的中國舉起了建立自貿區的大旗,該計劃得到了新的推進。
一切都表明,目前中國是亞太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亞太地區的經濟總量占全世界的57%,對外貿易額約占全世界的一半。
報道稱,奧巴馬和普京在此次會議上的態度相對都比較平和。奧巴馬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發表演講稱,美國歡迎一個繁榮、和平、穩定的中國的崛起。
面對中國企業家對俄羅斯能否保障外國投資安全的質疑,普京一改往日的強硬作風,并承諾將在關稅和基礎設施方面盡量提供更多便利條件。
(2014-11-13 18:5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