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月4日電(信蓮)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月4日報道,多年來中國深受經濟可能“硬著陸”擔憂的困擾,人們對于中國的金融市場、債務問題、通縮總有著各種各樣的擔心,但在金融圈內一些關注中國經濟的頂級分析師看來,情況并沒有那么可怕。
誠然,政府在力求平衡改革與增長的舉措可能會給經濟施加一定的下行壓力。但分析師們認為,這將是一個“軟著陸”的過程,是經濟增速趨緩而非全面萎縮,且物價水平將維持穩定。
法國興業銀行(Société Générale)經濟學家姚煒便表達了這樣的觀點,她預言經濟放緩將是一個可控的過程,是一種新常態,經濟增長的速度變慢但質量更高。
盡管她觀察到,改革使得政府對經濟和市場長期以來的支撐力度減弱,進而增加了下行風險,但她也看到,北京方面愿意通過刺激措施來減輕此類改革所帶來的陣痛。
姚煒在周二的一篇報告中寫道,中國預算內財政赤字將會擴大,且由于貨幣干預減少,不斷向市場注入流動性已成為并將繼續作為央行的常規操作。
許多其他的專業人士也預計中國經濟將軟著陸。例如,高盛(Goldman Sachs)團隊預計,受潛在增速回落、信貸減速以及房地產市場調整帶來的持續挑戰影響,2015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將放緩至7%,今年預期增速為7.3%。
高盛分析師在最近的一份報告中稱,該機構認為基本沒有出現全面通縮的風險,因為如果經濟增速或通貨膨脹大幅放緩,決策者們會迅速加以應對。
日本式的通貨緊縮被視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一個威脅,因為11月份中國的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升幅從上年同期的3%降至1.4%,而環比則出現下降。
但高盛表示,物價下行,至少從外部來看,應對經濟構成利好而不是阻礙,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會對中國的消費者及其能源密集型產業帶來提振。
高盛分析師還表示,同樣的,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經濟體的復蘇,應該也會對中國經濟有所助益。預計美國經濟增速將超過3%左右的趨勢增長水平。
和高盛一樣,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也預計2015年經濟增長率為7%,而且預計物價不會構成多大的威脅。
凱投宏觀表示,他們認為通貨緊縮擔憂過頭了,認為物價疲軟的原因主要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下跌,還稱,事實上這應該令大部分公司和家庭受益。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也贊成明年增長率7%這一共識,稱房地產投資增速疲軟可能將是2015年總體GDP增長的一個重大阻力。
但是和法國興業銀行的姚煒一樣,摩根士丹利分析師們認為,經濟有政府托底,政府會出臺更多政策來幫助穩定增長、為改革鋪平道路。
另一方面,摩根士丹利承認,一個更艱難的情境可能出現,GDP增速可能放緩至6.6%——也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硬著陸,但也不是那么“軟”。
如果正在進行中的房地產市場調整結果證明比當前預期得更劇烈,固定資產投資進一步減速,那么上述情況就可能發生。
但同時,摩根士丹利也認為,房地產市場的調整可能比預期更溫和。再加上海外市場對中國商品需求的推動,中國經濟增速至多可能達到7.3%。
(編輯:涂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