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极品粉嫩在线播放,国产美女精品视频线播放,亚洲 最大 激情 欧美 在线,日韩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不卡

阿里巴巴和工商總局“掐架”的底氣從哪來?

來源:中國日報網
2015-01-30 16:28:22

阿里巴巴和工商總局“掐架”的底氣從哪來?

中國日報網2月1日電(涂恬)近期,中國電商巨頭阿里巴巴與工商總局之間的一場華麗“掐架”持續升級,不斷吸引著全球媒體的關注。雖然這場圍繞“假貨”的監管風波并非始于現在,但在本輪“掐架”的過程中,阿里巴巴作為一家企業,對工商總局的指責“不買賬”且“反擊”的高調態度,卻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那么,如果拋開“假貨”之爭只論“姿態”,阿里巴巴和工商總局“掐架”的底氣究竟是從何處而來?

一場由正品監測結果引發的“掐架”

梳理一下我們可以發現,這一輪的“掐架”,要從是本月23日工商總局公布的2014年下半年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結果說起。

媒體援引23日工商總局發布的監測結果稱,在此次監管部門從淘寶網抽取的51個樣品中,正品率僅為37.25%,而從另外三家B2C平臺--京東、天貓、1號店抽取的20個、7個以及10個樣品中,正品率則分別達到了90%、85.71%和80%。

工商總局的監測結果一出,立刻引發了阿里巴巴旗下淘寶網的激烈回應。據報道,淘寶網曾于27日在其官方微博中發布《一個80后淘寶網運營小二心聲--劉紅亮司長:您違規了,別吹黑哨!》,對這一結果給出了強勢回應,并在文章作出如下表態:“我們接受神一樣的存在,但我們看不懂的是,屢次抽檢和報告中,不同的標準和神一樣的邏輯。”此外,該文還引用了工商總局令第61號《流通領域商品質量抽查檢驗辦法》第17條規定,指出其“抽檢程序違規”。

而針對淘寶網的質疑,工商總局也隨即在27日晚間給出了官方回應。媒體援引其發言人于法昌的表態稱,加強網絡市場監管是工商總局的法定職責,其網絡商品交易監管司一直秉承依法行政的原則開展網絡市場監管執法工作。于法昌還表示,網絡交易商品定向監測是評估市場風險、警示違法經營的重要工作方式。

這一輪的交鋒之后,兩方的“掐架”于次日迅速進入了第二輪。當天上午,國家工商總局公開了2014年《關于對阿里巴巴集團進行行政指導工作情況的白皮書》,指出阿里系網絡交易平臺存在的五大突出問題:主體準入把關不嚴、對商品信息審查不力、銷售行為管理混亂、信用評價存有缺陷、內部工作人員管控不嚴。此外,工商總局還在該份文件中指出,2014年7月16日,工商總局網監司行政指導工作小組曾聯合浙江省工商局、杭州市工商局(市場監管局)在浙江省工商局召開過行政指導座談會,阿里巴巴集團主要負責人員及核心部門管理團隊與會,接受行政指導,為了不影響阿里系上市前的工作進展,該座談會是以內部封閉的形式進行的。

隨后,當天下午淘寶官方微博刪除了“小二心聲”文章,并發表官方聲明表示,劉紅亮司長在監管過程中的程序失當、情緒執法的行為,用錯誤的方式得到的一個不客觀的結論,對淘寶以及對中國電子商務從業者造成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淘寶方面決定向國家工商總局正式投訴。

阿里“叫板”姿態前所未有引發關注

此輪阿里與監管部門的爭鋒相對頗為引人注意,而阿里巴巴面對指責“不買賬”且“反擊”的態度則引發了比事件本身更大的關注。在外媒看來,針對監管部門的批評,阿里巴巴作為被監管方非但并不買賬,還反擊監管人員存在失當行為的做法過去在中國幾乎是前所未有。

美聯社1月28日刊文稱,中國監管機構周三發布了一份措辭嚴厲的報告,這份報告針對的目標是中國最大的企業“明星”之一。報告指責稱,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未采取足夠措施來阻止假貨在該集團旗下各大網站上銷售。阿里巴巴集團則并未被嚇倒,而是作出反擊稱一名政府官員對該集團存有偏見且行為不當。在中國,這種公開的對抗幾乎可以說是聞所未聞。

英國《金融時報》于1月30日刊發《阿里巴巴回擊中國工商總局》一文稱,針對中國監管機構本周發布的一份批評報告,阿里巴巴給予了猛烈的回擊,稱其為“不實及不公平的攻擊”。該文還援引了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主席蔡崇信的表態稱,公司否認工商總局有關去年7月就告知阿里巴巴有關調查的說法,更堅稱公司從未要求工商總局為IPO推遲發布報告。

美國《華爾街日報》也于1月29日發表文章稱,政府部門與一家該國最著名的公司發生“公開糾紛”實屬罕見。但該文也對這場“掐架”可能給阿里巴巴帶來的影響表示了擔憂,文章稱,該場風波或許凸顯了這家去年從全球投資者手中募集250億美元資金的公司存在的風險。

阿里巴巴“掐架”的底氣從哪來?

阿里巴巴高調回擊工商總局的做法賺足了眼球,但在分析人士看來,作為企業,阿里巴巴此次“反擊”監管部門批評的態度背后卻顯然有著更深層次的含義。有觀點認為,阿里巴巴之所以敢于和工商“掐架”,其“底氣”或許就來自于對中國經濟發展后,政企關系不斷演變的自信。

新華社援引網友的評論稱,阿里巴巴此次叫板,或許是撕開傳統管理監督那金剛罩的第一道口子。企業受到“委屈”不再像以前“啞巴吃黃連”忍氣吞聲,也透露出政企關系正在發生的微妙變化。

不過,雖然企業的“膽子”已經變得越來越大,但諸如假冒偽劣商品之類的問題確實也危害到了消費者的利益,在新時代背景下,政府監管部門與企業又該如何優化他們之間的合作,確保消費者們的利益不受損害呢?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金占明認為,工商部門作為政府的市場監督部門,有權利有義務對于企業的市場行為進行監督,這是凈化市場環境的必要手段,但前提是抽樣調查的方法和過程都是科學合理的,不應出現僅針對于某些企業的片面的調查結果。

吉林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紀玉山分析此次“掐架”事件時認為,政府部門應該加強常態化的定期抽檢制度,拿出客觀公正的調查依據來對企業進行正當的監督和處罰,與此同時,工商部門也不能單純監管而忽視服務,要做到監管與服務并舉,對于企業存在薄弱環節、問題隱患等及時發出預警,協助企業尋找健康穩定的發展之路,而非單純以抽檢調查等結果對某一方施壓。

“作為電商平臺,阿里巴巴等企業有保障消費者權益的責任,商家和企業也有責任保證產品貨真價實。但實際情況是,如果平臺上的商家和企業出現隱瞞售假等行為的時候,可能網絡平臺對此類行為會存在技術性的問題,無法及時主動監督。”紀玉山等專家認為,雖然目前無法認定淘寶網上的售假行為程度如何,但通過此次事件,淘寶網也應該意識到問題所在。

專家認為,淘寶網應該通過更為嚴密、及時的監管手段,維護平臺的公信力和美譽度,尤其是在商家的準入上要適當提高門檻,不能把實惠低價與偽劣假冒劃等號,要對商家的資質、信譽度等指標進行充分核實,同時要建立質量問題預防、商家淘汰與懲戒機制,并且要落實這些措施。

金占明表示,企業應該與電商平臺和政府部門形成良性互動,形成良好的市場環境,各方都有責任共同維護市場秩序,不能單純歸咎于某一方。同時,監管部門一定要讓企業充分認識到銷售偽劣產品等違法行為的嚴重后果,提高違法成本,以法律為依據做到公正處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