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法澳可能效仿英國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投行
【延伸閱讀】英國將加入亞投行 卡梅倫務實處理對華關系
參考消息網3月14日報道外媒稱,英國作出的加入亞投行的決定開啟了在如何應對正在崛起的中國這一問題上與美國之間的公開爭執。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12日報道,財政大臣奧斯本的這一決定體現了英國政府對于與中國大力發展商業關系的渴望,哪怕為此付出惹惱華盛頓的代價。
奧斯本在2013年訪問北京時說,他想“改變英國對中國的態度”。他對英國政府2014年10月發行人民幣主權債券表示歡迎,這是西方政府首次發行這類債券。隨著中國開始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更大作用,英國一直渴望讓倫敦成為人民幣海外交易的平臺。
雖然美英兩國政府之間的關系依然緊密,雙方圍繞亞投行問題所起的爭執對于英國來說是關于它對美國的重要性的最新警示。
據英國《金融時報》網站3月12日報道,自卡梅倫2010年就任英國首相以來,保守黨領導的英國政府與中國之間的關系就像過山車,一路走來跌宕起伏,還有一些急轉彎。
中英兩國關系一度每況愈下,之后,英國政府認真反思,設法修復與中國的關系。倫敦的轉向是受經濟實用主義的驅動:它想吸引中國投資,因為英國仍在應對嚴苛的財政緊縮。
2010年,卡梅倫上臺六個月后訪問中國,他希望滿載貿易協議凱旋,結果幾乎空手而歸。卡梅倫對中國人做要實行多黨制和改善人權的說教不受歡迎,何況還有其他外交摩擦。
2011年,在卡梅倫首相訪華大失所望后,英國政府指示在李克強對英國訪問期間全面發起魅力攻勢,唯恐在增加與中國的貿易方面更落后于法國和德國。在溫家寶隨后訪英期間,他清楚表明了不悅,他告訴卡梅倫不要在人權問題上對中國政府妄加“指責”。
2012年,卡梅倫會見達賴,激怒了中國政府。多位美國總統及其他西方領導人會見達賴時都低調進行。與他們不同,卡梅倫公開會見達賴。中國政府因此取消了許多與英國的高層會晤,中英關系陷入低谷。
2013年,英國一些官員認為,如果不恢復與中國的友好關系,英國就會發現想獲得它急需的中國投資是難上加難。卡梅倫因此開始取悅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該公司是中國的主權財富基金。卡梅倫對《時代》雜志說:“我希望英國成為中國投資的目的地。”這似乎起了作用。到2013年12月卡梅倫訪華期間,在與李克強總理會談時,雙方同意在核電和高鐵領域推動合作,力爭取得“突破性進展”。
2014年,李克強6月再次訪問英國,簽署貿易協議是此次訪問的中心環節。就在訪問前,英國政府煞費苦心地迎合中方的愿望,包括決定簡化中國人赴英國的簽證手續。后來,中英兩國關系因香港發生抗議活動而受到考驗。盡管英國政府也有責任在香港回歸中國后保證其特殊的地位,但它非常謹慎,不愿與中國鬧翻。
(2015-03-14 08:44:00)


- BBC:李克強強調簡政放權要有“割腕”決心
- 印尼兩架飛機相撞后墜毀 兩名飛行員彈射逃生
- 熱帶風暴“帕姆”在瓦努阿圖首都致死至少8人
- 伊拉克庫爾德政府:證據表明IS曾使用化學武器
- 國際能源署警告原油供應過剩加劇 國際油價走低


- BBC:李克強強調簡政放權要有“割腕”決心
- 印尼兩架飛機相撞后墜毀 兩名飛行員彈射逃生
- 熱帶風暴“帕姆”在瓦努阿圖首都致死至少8人
- 伊拉克庫爾德政府:證據表明IS曾使用化學武器
- 國際能源署警告原油供應過剩加劇 國際油價走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