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泡沫之爭再起 部分機構認為合理
原標題: 泡沫之爭再起 部分機構認為合理
由于創業板持續三個月的任性狂奔,目前創業板的整體估值水平已經達到88.1倍,超過納斯達克指數在泡沫頂峰時期的水平。一鼓作氣的上漲令不少投資者心慌意亂,而上周以來,創業板指數出現了數次調整,市場開始擔憂這是否是創業板泡沫破滅的前兆。人們談論互聯網的語氣和各種研究報告大力推崇“新”經濟的情形與歷史有著驚人的相似,不由得使人聯想起2000年納斯達克科網泡沫破滅的故事。
根據Wind資訊統計,如果與歷史相比,從市盈率來看,創業板TTM市盈率88.1倍,納斯達克互聯網泡沫頂峰時期前向市盈率72.2倍;從市凈率來看,創業板當前市凈率9.87倍,納斯達克互聯網泡沫頂峰時期市凈率8.9倍;占全市場市值比例來看,創業板目前總市值占全部A股市值不到10%,而納斯達克泡沫頂峰時期占美國股票市場總市值36%。
“這一波互聯網有泡沫的成分,但更多的是合理的成分。”融通領先成長基金經理劉格菘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現在創業板平均估值80多倍,很多人都在討論創業板的泡沫問題,這其實是用傳統的PE估值來衡量的。“但是創業板到底適不適合用PE去估量它的價值,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創業板的很多公司都在向互聯網轉型,其商業模式發生轉變,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正在重構企業的商業環境、個人的生活場景、政府的行為方式,傳統產業正在被互聯網跨界顛覆,估值體系也正在被重構。對于互聯網企業而言,前期階段就是累積用戶,有了用戶黏性后才能有轉化率,有了轉化率才能變現。在這種情況下,現金流會比傳統行業差,但后期會加速。這時用PE方法算創業板肯定有問題的。”
劉格菘認為,拿現在的創業板的估值水平和2000年的納斯達克比肯定是不合適的,因為2000年是PC(個人計算機)時代,現在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當時的PC互聯網變現模式只有幾種,游戲、廣告和電商。近兩年智能終端滲透率提升后,變現模式增加了很多,包括互聯網金融、互聯網支付,包括供應鏈金融等。這些變現模式能夠帶來實實在在的收益。互聯網對企業的運作對經營方面的改造也正在落地,對生產效率也會有實實在在的提升。
“自2012年末以來,接近兩年半的時間里,創業板指上漲幅度超過300%,我覺得持續時間這么長,漲幅如此巨大的一波行情,已經可以定義為一個長期趨勢了,所謂的主題投資、概念投資是不可能貢獻一個如此波瀾壯闊的行情的。”大成互聯網思維混合基金擬任基金經理李博對記者表示,這個趨勢是否逆轉要看導致這個長期趨勢的核心驅動力有沒有逆轉,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迫切需求,和經濟增長增速中樞下滑的真實性壓力這兩個核心驅動短期內看不到有本質性變化的可能。
深圳一位今年業績處于領先地位的基金經理向記者表示,這一波牛市比較明顯的特征是居民大類資產配置發生變化。“我在渠道路演的時候發現,稍微有點名氣的基金經理一發基金都是50億到100億元。現在市場還能容納比較大的資金,并且現在還遠沒有到牛市那種瘋狂的階段,所以短期是沒有危險的。”


- 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國際和平藝術展在歐盟議會舉行
- 外交部強烈譴責肯尼亞大學遭恐怖襲擊
- 英大選辯論聚焦經濟醫保與移民 保守黨工黨表現欠佳
- 外交部:中方祝賀布哈里當選尼日利亞新任總統
- 伊核問題談判達成框架協議 奧巴馬猛打電話忙“推銷”


- 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國際和平藝術展在歐盟議會舉行
- 外交部強烈譴責肯尼亞大學遭恐怖襲擊
- 英大選辯論聚焦經濟醫保與移民 保守黨工黨表現欠佳
- 外交部:中方祝賀布哈里當選尼日利亞新任總統
- 伊核問題談判達成框架協議 奧巴馬猛打電話忙“推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