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將人民幣擋在IMF籃子外
【延伸閱讀】德國澳大利亞宣布支持將人民幣列入IMF儲備貨幣
中國日報網4月2日電(信蓮)據美國《華爾街日報》4月2日報道,中國為人民幣爭取儲備貨幣地位的努力獲得了美國關鍵盟國的支持,但奧巴馬政府的反對可能會阻止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發揮更大影響力的嘗試。
中國領導人試圖說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簡稱IMF)將人民幣列入儲備貨幣,從而加入包括美元、歐元和日圓在內的精英陣營。此舉還有助于加快中國長期封閉的金融市場的開放。
儲備貨幣地位還將增加全球央行對人民幣的需求。在中國試圖挑戰美國的全球政治和經濟主導地位之際,這將是提升中國在國際經濟中地位的關鍵一步。
德國和澳大利亞的高級財政官員本周表示,兩國政府將支持中國的申請。但美國財政部長雅各布 盧(Jacob Lew)周二暗示稱,除非中國采取重大舉措改革經濟,否則美國政府不會支持人民幣列入儲備貨幣的提議。
他表示,人民幣的國際化要求一個更加市場化的匯率機制、利率的市場化以及金融監管和監督的進一步加強。
中國正在取得進步:中國政府本周宣布將從5月起實施銀行存款保險制度,這是中國改革金融業的一個關鍵環節。
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再度引發了中美之間的緊張關系。白宮外交受挫,因為近幾周來,一些美國的盟友不顧奧巴馬政府的請求紛紛表示將加入一家由中國主導的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該銀行將與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形成競爭。包括英國、法國、德國和澳大利亞在內的一些美國盟友稱,它們愿成為這家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創始成員國。
其中的一些盟友現在對于美國有關人民幣的看法也有不同意見。
澳大利亞財政部長科爾曼(Mathias Cormann)在近期于中國舉行的一場經濟論壇的間隙稱,澳大利亞支持中國將該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的努力。
中國官員正在游說歐洲和其他地區的其他IMF核心成員國。中國政府有望贏得包括英國和法國在內一些國家的支持,這些國家近年來一直在積極推廣人民幣在外匯市場和貿易結算中的使用。但中國也預計會遭到美國的抵制,美國在IMF的一票有可能決定這一努力的成敗。
為贏得IMF的儲備貨幣地位,人民幣必須“可自由使用”,IMF執行董事會對這一術語的解釋空間很大,該委員會將于今年晚些時候對這一問題做出決定。中國雖對人民幣幣值進行謹慎管理,但這不一定會導致IMF將人民幣排除在考慮范圍之外。
過去幾年,中國加大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努力,這一政策可能有助于人民幣滿足IMF的“可自由使用”標準。據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稱,對華貿易人民幣支付比例已從2009年的0.02%增至去年的近25%。目前全球各地已有15個離岸人民幣清算中心,而包括俄羅斯、英國和澳大利亞在內的20個國家央行已與中國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總規模為4,300億美元。
美國希望中國通過加快金融改革來贏得儲備貨幣地位。盧表示,這將是一個很巧的時機,這將成為一個激勵中國進行必要改革的契機。
IMF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上周在中國表示,IMF和中國政府一樣有興趣將人民幣納入IMF儲備貨幣籃子。她說,這不是是否會納入的問題,而是何時納入。
可以肯定的是,就算人民幣成為IMF認可的儲備貨幣,也不大可能取代美元的主導地位。目前美元占到全球外匯儲備的60%以上。就連樂觀的經濟學家也說,人民幣可能需要十到二十年的時間才能達到這個水平的一小部分。
就目前而言,人民幣進入IMF貨幣籃子依然面臨挑戰。IMF副總裁朱民表示,中國現在從貿易的使用情況來說,人民幣的使用是非常廣泛的,但在人民幣本身作為貨幣的自由使用上,還是有它的局限性。
中國央行官員表示,以央行行長周小川為首的一部分改革派官員也借人民幣有望納入IMF籃子的機會游說領導層加快國內金融業改革。
如果中國政府推進所承諾的經濟改革,那么可能在今年晚些時候贏得美國的支持。
美國康乃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教授、IMF前中國業務主管普拉薩德(Eswar Prasad)表示,美國官員認為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不過他們實際上是想確保討價還價的空間,讓IMF不那么輕易就敞開大門。
(編輯:涂恬)
(2015-04-02 15:12:05)


- 中國政府協助撤離巴基斯坦等10國在也門公民
- 肯尼亞大學遇襲已致17死65傷
- 世界銀行:亞投行不會與其他世界性銀行組織構成競爭
- “世越”號受害人家屬集體削發 抗議韓政府賠償計劃
- 圓滿完成也門撤僑任務 中國海軍艦隊受關注


- 中國政府協助撤離巴基斯坦等10國在也門公民
- 肯尼亞大學遇襲已致17死65傷
- 世界銀行:亞投行不會與其他世界性銀行組織構成競爭
- “世越”號受害人家屬集體削發 抗議韓政府賠償計劃
- 圓滿完成也門撤僑任務 中國海軍艦隊受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