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4月24日電(信蓮)據美國《紐約時報》4月24日報道,在經歷數十年的高速增長后,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而與此同時,中國國內的就業市場也正在發生變化。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征就是,技術熟練的藍領階層收入大增且異常吃香,而大學畢業生們卻越來越難以找到他們所期待的高薪白領工作。以下為文章摘編:
中國的就業市場存在技能與需求不匹配的現象。
數年來,由于城市化和中國持續的經濟改革,農業領域的工作一直在減少。此外,中國龐大的制造業也表現出了新的壓力跡象,而包括物流、零售、信息技術和環境衛生等行業在內的中國服務業卻正在蓬勃發展,推動了整個經濟體中就業機會的創造。目前共有大約3億人在中國的服務領域工作,在世界上最大的勞動力大軍中占將近40%。
但是,工人適應這種轉變并不容易。目前,隨著外來務工人員數量的增速變緩,一些外來務工人員在求職方面變得更為挑剔。與此同時,大學入學人數的飆升意味著應屆畢業生往往難以找到他們所期望的高薪白領工作。
十年多來,中國的城市勞動力人口大量增加,收入呈兩位數增長,與這些年飛速的經濟增長相匹配或超過了經濟增長率。
如今,中國經濟的增長勢頭正在減弱。第一季度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7%,這是自2009年初以來經濟增速最慢的一個季度。
中國領導層曾反復表示,只要就業市場形勢穩定,增長放緩是可以接受的。盡管最近幾個月,中國采取了一些扶持經濟的措施——兩次降息、兩次放松銀行借貸限制——一些分析人士稱,仍然穩定的就業市場是政府還沒有采取更加激進的措施的原因。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表示,他更愿意關注經濟是否在以創造新就業機會的方式增長。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著。去年,中國城鎮新增就業崗位1320萬個,超出了李克強所設定的1000萬的官方目標。
近年來,中國的就業市場出現了兩個非常重要的表現:外來務工人員的人數有所縮減,而一些應屆大學畢業生找不到白領工作,這似乎也印證了中國就業市場上技能與需求的不匹配。
中國南方城市廣州的志華櫥柜有限公司的經理朱布·盧(Juble Lu)說,“即使經濟形勢欠佳,工人也很難雇。”
像這樣的工廠,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中國1.75億的外來務工人員。但是,勞力大軍的總人數如今在以每年大約只有1%的速度增加,比整體經濟慢了許多。這種收緊的市場往往會賦予工人議價的權力并抬升工資。朱布·盧說,對于熟練工人,工資每年的漲幅可達20%。她說,“工人們仍然有許多要求。”
外來務工人員的減少,表明了經濟增速的進一步放緩。十多年來,在中國經濟規模的增長中,每年都有幾個百分點的推動力純粹來自人們從農田到工廠的轉移;在這里,他們的經濟生產力出現飆升。但現在,這個人口轉移的速度卻開始放緩。
設在北京的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研究員白安儒(Andrew Batson)說,“有可能發生的人口遷移中大部分已經發生了,其他不屬于外來務工人員的農村人口,年紀要么太小要么太大,或者還有其他因素不讓他們遷移。”
收入趨勢也進一步抑制了人口向城市的遷移。近年來,農民收入的增長快于城市。“農村掙的錢雖然比不上城市,但從差距來看,情況正在好轉,”白安儒說。“為了讓他們離開家園,你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
把它和就業市場上另一端的情況做個對比。由于在中國競爭格外激烈的大學入學考試中取得勝利,通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在尋找第一份工作時,往往有著很高的期待。
但是,市場的現實很快便開始顯現。如今,中國每年會新增近700萬名大學畢業生,幾乎是10年前的兩倍。這個人數似乎超過了市場的相關潛在需求。根據官方數據,對于每100個尋找要求大學畢業水平的工作的人,只有88個這樣的就業機會。而對于那些只有職業高中資格的人,比例則會升至每100人享有104個就業機會。
“現實情況就是,北京一個沒有任何技能的出租車司機比應屆大學畢業生掙的錢都多,”至少剛開始是這樣。亞洲開發銀行的康拉德說。“對于這些年輕人,這個事實當然令人震驚。”
中國的應屆畢業生一直回避在工廠工作,認為這是地位低下的象征。不過,或許因為經濟增速放緩,有跡象表明情況正在改變。制造電鉆的上海卡頓電動工具公司的總經理戴朝陽(音)說,他的公司現在已經開始為管理培訓生崗位招聘應屆大學畢業生了。
“他們不介意在工廠工作,”戴朝陽說,“只要不讓他們在流水線上工作就好。”
(編輯:涂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