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9月14日電(信蓮)據路透社9月13日報道,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美聯儲/FED)將成為本周市場焦點,削弱投資人對中國工業生產數據、歐元區通脹報告、以及日本和瑞士利率決定的注意。
路透社認為,目前猜測美聯儲周四是會決定升息,還是選擇晚些時候再行動、比如到12月再說,這純粹是做無用功,因為就算是利率決策者自己似乎也仍在搖擺不定,很可能要到最后一刻才能下定決心。
美國失業率意外降至5.1%,加之第二季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年率上修至增長3.7%,這些表現都支持美聯儲升息,而且同時就業市場收緊,產能利用率也處于全球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佳水平。
然而,利率期貨市場顯示的升息機率僅有24%,由于新興市場仍未擺脫困境,通脹依然溫和,而且一些知名人士也反對升息,其中包括美國前財長薩默斯。
“我認為,(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也感到困惑,因此他們要等到最后一刻才會作出決定,”德意志銀行首席國際分析師Torsten Sloek表示。
“這種方式的代價就是無法控制市場預期,但他們或許認為,比起在(利率決策)成員還沒有達成共識的時候,就急于在會前發出強烈信號,這樣的代價還是比較小的,”Sloek指出。
中國經濟放緩可能是美聯儲擔憂的關鍵問題。中國8月進口同比下滑14%,為連續第10個月減少,而8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亦下降近6%,無法為美聯儲升息提供理由。
歐洲方面的重頭戲將是周三發布的歐元區9月通脹數據。該數據或將為歐洲央行擴充量化寬松政策提供新的依據。
歐元區9月消費者物價調和指數(HICP)年率預計持平于0.2%,遠低于歐洲央行略低于2%的目標水準;央行總裁德拉吉已警告稱,商品價格下挫與新興市場增長趨疲,或將令歐元區再次滑入通縮。
通脹率遠低于目標和修改量化寬松計劃,只是全球主要央行面對的一大堆頭疼問題中的最新兩個。
“央行官員的公信力是否正在下降?我們的初步調查結果顯示,68%的受訪投資者認同這一看法,”蘇格蘭皇家銀行在客戶報告中寫道。“然而,央行官員的遣詞用句仍將左右著投資決定,而且其作用經常比基本面因素還要大。”
日本央行周二將宣布利率決定,消息人士對路透表示,央行總裁黑田東彥預計將針對海外經濟形勢發表更為悲觀的看法,而且可能調降央行對該國出口的預估。
不過該央行已經表示,并未考慮調降或者放棄0.1%的超額準備金利率。
瑞士央行料將維持政策不變,不過市場預期,該央行將表示,已準備好在必要時將已然為負值的利率進一步下調。
(編輯:涂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