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wǎng)9月25日電(信蓮) 據(jù)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眾多德國人認為,大眾汽車(Volkswagen)的尾氣造假丑聞影響到的不僅是大眾自身的業(yè)務和形象,還抹黑了“德國制造”的金字招牌。
報道稱,和許多德國人一樣,卡羅琳·羅德爾(Carolin R der)也認為大眾汽車(Volkswagen)的尾氣造假丑聞影響到了個人。
這位年輕的慈善工作者在德國金融之都法蘭克福市中心發(fā)表演講時表示:“這件事是災難性的。我感到失望。大眾和其他(德國汽車制造商)是我覺得可以信任的公司,但大眾破壞了我心目中的這一形象。”
她補充稱:“這傷害了他們的業(yè)務,傷害了他們的形象,最終也傷害了人們。”
很多人都抱這種觀點,盡管不是所有人。德國媒體幾乎一致警告稱,大眾多年來在美國汽車尾氣檢測中作弊一事曝光,可能會影響世人對“德國制造”的看法——德國以產(chǎn)品優(yōu)質(zhì)聞名于世,尤其是在制造業(yè)。
德國發(fā)行量最大的小報《圖片報》(Bild)本周刊載的一篇社論稱,“德國之所以偉大,系于我們的工程技術——以及對我們機器制造商的信任……現(xiàn)在,這種信任直接處于危險之中”。
從德國總理安格拉 默克爾(Angela Merkel)往下的各級政治領導人都呼吁大眾迅速采取補救行動——這么做的一大原因是要保護其他德國公司的良好聲譽。
德國經(jīng)濟部長西格馬爾 加布里爾(Sigmar Gabriel)表示:“我們擔心,德國汽車業(yè)——尤其是大眾——無可非議的卓越聲譽正在遭受損害。”
一些營銷專家也認為,丑聞的影響很容易擴散至大眾以外的公司。周三,大眾首席執(zhí)行官辭職。德國另外兩家旗幟性工程企業(yè)寶馬(BMW)和戴姆勒(Daimler)也生產(chǎn)柴油引擎汽車——柴油車正是此次丑聞事件的核心。
柏林自由大學(Free University)營銷學教授多琳 皮克(Doreen Pick)明顯屬于悲觀派,她說:“我認為這將嚴重破壞‘德國制造’的形象。(大眾)在德國是頂尖的同義詞——代表著誠實、可靠和高效。”
她補充稱:“真正重要的是,德國人是否會因為自己擁有一輛大眾車、或因為相信這里的環(huán)境已遭到污染,而認為這起事件影響到了他們個人。”
但她也指出,揭露大眾作弊的美國當局發(fā)起的猛烈法律攻擊,可能會讓德國人產(chǎn)生“輕微的愛國/防御性”反應。“人們會問,為什么并不真正關心環(huán)境的美國人要攻擊一家德國公司。”
還有人認為,從過往經(jīng)驗來看,哪怕是最嚴重的丑聞,只要應對得當,企業(yè)也可以平安度過,而且肇事公司以外的企業(yè)很少會因為受到牽連而聲譽受損。
瑞士圣加侖大學(University of St Gallen)營銷研究所負責人斯文 賴內(nèi)克(Sven Reinecke)表示:“這樁丑聞給大眾造成了傷害,但完全沒有損害‘德國制造’。國家形象是非常持久的。人們現(xiàn)在仍將德國與希特勒(Hitler)以及默克爾聯(lián)系在一起。你可以看出一種形象要多久才能改變。”
他補充稱:“就大眾本身來說,這取決于它如何處理這起事件。如果應對不當,那就會毀掉其品牌,但如果應對得體,就不會。”
過去曾有多家德國企業(yè)在遇到危機后,通過整頓管理層,重新獲得了投資者和客戶的信任。
2001年,德國化學品集團拜耳(Bayer)熱銷的降膽固醇藥物拜斯亭(Lipobay)被發(fā)現(xiàn)有嚴重副作用,這讓該公司遭受巨大沖擊。拜耳拿出11億美元和解了近3000起訴訟,撤換了管理層,并全面重組業(yè)務。如今拜耳是德國市值最高的公司。
電器集團西門子(Siemens)在2006年被曝出設立賄賂基金行賄以贏取合同之后,不得不支付20億美元罰款和咨詢費用。相關調(diào)查撼動了該公司的核心,導致數(shù)十位高層離職和合規(guī)制度的改革。2010年,美國指控稱,戴姆勒在海外系統(tǒng)性賄賂官員,該公司不得不支付近2億美元罰款了結這些指控。戴姆勒為此還指定一位前德國法官進入董事會負責“廉正和法律事務”。
大眾從自身經(jīng)歷中也知道丑聞會對一家公司造成什么傷害。2008年,一名前大眾勞工領袖在一起賄賂丑聞中被認定有罪,結果被判處監(jiān)禁。此人被判定收受了近200萬歐元非法獎金,之前的一項調(diào)查還顯示,大眾用公司資金支付公司工會領導人招妓和度假的費用。
那起事件并沒有讓大眾停下努力超越豐田(Toyota)成為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的腳步。但眼下這起丑聞要嚴重得多,因為它直接影響到了數(shù)百萬客戶。
柏林DIW研究所的馬丁 高尼希教授(Martin Gornig)表示:“如果大眾能夠解釋清楚,它就仍能將損害控制在一定范圍內(nèi)。”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