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實錄:
龔曉峰:謝謝戴市長,謝謝各位市長各位企業家,接下來我們馬上進入座談會的第二個環節,這個環節的主題是互聯網與智慧城市。這個環節由我來主持。下面有請本環節嘉賓:
黃代放 泰豪集團董事長
張永健 惠普全球副總裁
全春來 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副院長
李瑞成 SAP中國研究院院長
曹向英 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總裁及首席執行官
張銳 春雨醫生創始人
有請六位嘉賓,現在我們時間已經不早了,這樣我也不一一命題作文了,我想請六位嘉賓把你最想講的,最想提的建議,提一提,不要留遺憾,不講你會后悔的,把真的話講出來,講干貨,特別是信息安全,沒有安全一切免談,沒有安全怎么開放怎么共享?還有各位市長在這里,市長怎么放心把這些東西交給你,所以我想不是光是技術問題,技術是技術創新,但是我們智慧城市,可能更多的是模式創新,政府有政府的企業,企業有企業的想法。你做了之后,政府滿意,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想法,所以從這個角度,談談你們的建議?
黃代放:剛才我還是非常贊同標準化委員會盡快出臺我們國家的標準,智慧城市我覺得很重要的一點,功能設計要到位,第二點技術的要求,第三點評價的體系。
在這里我們有一個案例的,比如原來我們做智能建筑的人都知道,到今天位置,我們智能建筑招標的時候還是弱電工程,它功能就沒有到位,比如06年我們做人民大會堂的時候,人民大會堂要把它做好,還有國家會議中心,很重要的一個功能,與會者要神清氣爽,空氣、溫度、濕度、負氧離子的含量,功能要實現,功能要實現技術上很容易的。另外還要考慮安全問題、智能化。再說到故宮博物院,還要說到安全節能的問題。
比如到了北京這樣的大城市,霧霾問題是很重要的問題,智慧城市如果不能為了這個需求去考驗,老百姓生活不幸福,那么這個智慧對于我們有什么?或者是僅僅是一個互聯網光纖入戶,又產生什么。所以大的方面,是城市的功能,再結合老百姓的信息惠民。我自己,作為泰豪集團,一直實現的,包括奧運會、世博會的相關功能,建設園區的智慧化,這個方面我們一直在探索。比如針對現在資源枯竭的城市,我們探索,以節能為主,怎么樣智慧能源系統相結合,這個跟國家的智能電網緊密結合起來,監測系統的到位是必須的,如果監測系統都不到位,還談什么其他的方案呢?所以我簡單談一下智慧城市的一些要求。
張永健:我是張永健,惠普負責云部門的。其實我們看到智慧城市,看到的是一個理念經濟的,什么是理念經濟呢?就是把很好的理念,用最快的技術流程的角度把價值體現出來,在體現的過程之中,為大眾提供服務。在這個方面我們看到,在走這個過程之中,其實從客戶的角度,就是人們的角度,是有四個方面來說的。第一個是說,在一個很混合的環境來說,因為在推這個理念的時候,社會是復雜的,技術有新的技術,也有舊的技術,怎么很快的把它推出去。環境當中,怎么把數字化的角度推出去,又很安全,很靈活。在這個過程之中,我們看到互聯網在這個智慧城市里面可以做的幾個作用,把這個理念推出去。
第一個方面是很多互聯網公司出來的時候,都是從一個很策略上的層面出來的,可能從某一個應用,某一個行業上出來,就是一個策略上的創新,這個是我們看到的第一點。
另外一個我們大眾創新的時候,要找一些投資人。我們看到的是從一個金融業態上的創新,怎么把有的東西推出去,在這個過程之中,很快的給消費者提供福利。
第三個方面,我們看到推出去解決兩個問題,在運維的角度來說運營的角度來說也要有關聯性,這個也是另外一個創新。我們可以用傳統做運維做運行的方式。
最后流程上我們怎么做創新。最后來說,我們做什么東西,其實都是做流程上的優化,每個國家都有流程優化的計劃,這個流程的創新,對于我們來說也有一個相對的效果。我們看到在這四個創新里面。
最后在科技上,有個端對端的整合,從全球來說,我們公司也在這幾個方面,做了一個很好的解決方案,打個比方來說,平安城市來說或者是醫療角度來說,我最近去了新加坡,剛剛新加坡的市長在講,我最近也去了倫敦,說一個故事,我們在倫敦在新加坡也好,有傳統的電話亭,有一些中外旅客在照照片,看到電話亭,里面的電話沒有了。第一這個是景點,第二是網點,當成一個景點來照照片,這里也可以免費的上網,把照片發送給朋友。這個是個基礎的測試,想得很周到,創新的角度來說也很有意思。
龔曉峰:剛剛張總,可能大家不一定注意聽到,反復強調流程,優化流程這個詞。我個人總結,特別是跨國公司,跨國公司有六化值得國內的企業學習,工作流程化、業務模塊化、管理規范化、運作市場化、網絡標準化、人才國際化,這個流程值得我們國內的企業學習。下面請全院長?
全春來:首先感謝網信辦和組委會給我們科工集團一個機會。我是來自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的。我想談三點的認識和體會。就是首先智慧城市發展的理念眾說紛紜,我最近有覺得有十個字特別適合描述智慧城市的發展理念,在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總書記提出來的發展理念,首先是創新,其實智慧城市的發展建設過程當中,首先是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是智慧城市成敗的關鍵所在。其次就是管理的創新,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當中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可能有一些部門會不在了,能有一些部門的人手要減少,比如說前一段講高速公路取消收費,就面臨著十幾萬人的下崗。過去我們辦事情流程要七天,現在可能一天就辦好,所以管理有很大的創新,再一個對于城市,會產生新的產業業態,也會對居民的出行的方式,衣食住行的方式產生改變,還有一個技術的變化,所以講創新。
第二個講協調,其實智慧城市協調里面,也是涉及到,前面嘉賓講到,實際上怎么把政府更好管理服務,市民更好的生活,企業的發展,這里面有個協調的問題,另外一個最難的問題,資源共享,打破孤島,這個也是政府各委辦局之間也要協調,所以這種協調也是智慧城市的至關重要的。
第三就是綠色,其實城市的發展就是要綠色,前一段時間聽一個專家講,正好是前一段時間全球氣候大會形成的這樣的一個大家的共識。有專家講全球如果溫度上升兩度,過去一千年全球的溫度是很平緩的變化,但是工業化之后的一百年是很陡的變化,有專家說,如果全球溫度上升兩度,那現在的一些海邊沿海、島國就變成水底下,我是來自北京,有人說34度的時候,北京就是海底城市,城市不在了,還搞什么智慧城市呢?綠色這個理念我覺得一定要貫穿的。尤其是北京,剛才有專家講的霧霾很厲害,其實我想智慧城市的建設里面,要解決好城市的排放,綠色是非常重要的。
第四個理念就是講開放,我覺得特別好,因為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當中,首先政府的管理要開放,政府的服務,其次市民要有更多的知情權,開放要把更好的企業和人員引進來。
最后一個是共享,智慧城市是為政府管理高效、服務高效,為市場為企業,成果要共享。這個是我這方面的認識。
第二就是會務組織者讓我談幾個認識,一個是互聯網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當中,我覺得互聯網+的概念,其實是極大的,更多的對于智慧城市來講,是一種理念、觀念和模式的創新。當然同時也是有一定的技術創新。為什么呢?
比如在過去這些年來,我們智慧城市建設當中,更多的是政府主導,在建設和運營、管理方面,實際上隨著互聯網+的理念提出來之后,建設過程當中,或者是運營管理過程當中,就會更多的引導到市場,資本的介入,特別是過去數據,可能更多在政府這兒。以后隨著互聯網+的話,就會涉及到企業的活動、市民的出行,這也都會豐富到在智慧城市的建設大數據這方面的應用和挖掘。所以智慧城市的,應該說未來,有人講到新型智慧城市,或者是新的智慧城市,我想可能這種互聯網+、大數據,是個主要的方向。
第二個,剛才主任也講到信息安全,其實剛剛曲市長講到,在智慧城市里面最重要的我覺得是安全。如果信息不能保證安全,智慧醫療,越醫療,個人隱私大家都知道了。所以我想智慧城市建設里面尤其要注重安全。我們作為中國航天企業,其實對于安全方面有很深的認識,我認為安全有幾個層面上的事,首先是國家的立法。從國家的頂層,就是智慧城市的信息安全的頂層設計要考慮,我覺得。這個包括幾方面,一個是建立長效的安全可控的保障體系,包括法律、技術、管理的體系,第二個就是要在技術上應用。第三可能涉及到國家的安全,更多的要自主。當然也包括,剛剛有專家領導講到的,比如說安全的分析和評估,對于這種信息的分析評估,定期的評測、評估,以及災備等方面。
最后一點我想,就是分享一下我們在智慧城市的探索和事件,其實航空科工集團2011年就開始,我們集團公司組織了一個很大的規模,研討這方面。經過這一些年我們有很多的實踐,比如商業模式方面,我們對于老城、新城采取不同的商業模式,和政府和企業合作,我們去年投入了10個億,跟金融組織的智慧城市的產業公司,另外我們在有一些領域做得也很有特色,比如公共安全,前一些年我們在奧運、世博,甚至在大運會,我們在智慧城市公共安全這一塊做得比較好。另外我們在智慧管網,包括我們在傳感器,在整個系統,在控制著方面,也是做得很有特色的。在智能交通。
還有一個很有特色的地方,我們跟產業融入,因為地方政府搞智慧城市很注重產業的提升。其實現在我們航天做的,基于云計算的,現在已經有接近十萬家的接入。其實也是對于智慧城市和產業的帶動,我的匯報就到這里,謝謝。
龔曉峰:剛剛我注意到說智慧管網,那么上天重要,地下更重要。地面工程是面子工程,地下工程是良心工程,地下的管網建設不重視的話,我認為智慧城市建設是有缺憾的。所以我認為地下工程更要重視。另外你講到了數據開放共享的問題,這里涉及到政府的開放與管理,現在負面清淡,對于政府來講,法無禁止皆可為,對于政府來講,法無授權皆不可為,政府要做的話,法律要授權,沒有授權皆不可為。所以下一步要怎么好處理這兩方面的關系。好的。
曹向英:我是杭州華三通訊的曹向英,非常感謝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分享,尤其是感謝龔主任,龔主任帶病來參加我們座談會。我想從側面來談一個問題,我想在座的有相當的一部分對于華山通訊有了解,我們在杭州發展了12年。
今天我們談智慧城市,從我的觀點來看,其實沒有這么復雜,如果我們把外層的應用層面外衣剝掉之后,可以看到,形象來講的話,就是解決三個問題,一個是解決智能的感知問題,這個是包括人的物的智能感知問題。再一個是標準開放高效互聯互通的信息化平臺。再就是在此之上的多姿多彩的智慧應用。
實際上說白了智慧城市建設就是要解決這三個層面的問題。華三通信聚焦在中間這一層,就是要實現建設高效的標準的互聯互通的一個信息化的平臺。為此而提供產品和解決方案。現在看起來的話,我覺得在整個的智慧城市建設里面,在信息化建設這一塊,要解決的問題目前來看有這么幾塊,一個是大家提到的互聯網的問題,智能的物聯感,另外一個就是移動互聯,還有云計算,以及我們的智慧安全還有大數據,我們所有的創新是圍繞著這幾個領域來展賣的。
在這個過程當中我有一個非常好的體會,現在看起來,從我剛剛談到的這幾個方面,包括物聯網,包括云計算,包括智能感知。我們可以看到它整個的標準化的進程還是非常不錯的。尤其是開放的程度也是不錯的,還有成熟的開源的架構的支持,有比較好的國際國內的規范體系的建設。到現在為止,技術上來講,發展瓶頸上來講,就是在大數據這一塊,無論是從規范標準的制定,和開放性的支持上,現在有比較大的差距。所有的智慧城市的應用將來都必須基于統一開放的標準的數據的平臺,這是一個基礎。只有在這方面,我們才能取得長足的進步。將來智慧城市才會迎來非常大的高速發展的時期,可以看到我們現在從事智慧大數據研究的公司非常多,大多數是基于應用層面,在平臺方面,如何真正的實現開放互通。
另外就是剛才龔主任提到的,幾位專家也提到了,在數據共享上的相應的法律法規、標準的制定,也是非常關鍵的。在此之前,大家都知道,現在數據就是價值。全面來講的話,是大數據是價值,經過了整合、提取之后的大數據,是價值所在。過去我們大多數的大數據的產生是基于面向2C的用戶,這些,應該說在私密性方面,就沒有現在我們的政務系統的大數據這么高。政務系統的大數據的共享過程中間,如何在靈活性的基礎上還要確保安全。而且剛才神州數碼的郭總也提到一點,我們數據治理里面很關鍵的一點,到了2B的層面,到了企業層面,我們數據擁有的全面,就是誰擁有,價值是屬于誰的,如何共享,以什么樣的方式來共享,數據治理,會成為一個非常大的話題。
只有成功解決這些問題,我相信未來在大數據開放平臺下,會迎來智慧城市高速的發展,這個是我的分享,謝謝大家。
龔曉峰:剛剛談到了法律問題,實際上市場經濟是法律經濟、信用經濟、誠信經濟、誠信經濟,咱們對于現實世界的治理需要法規,虛擬世界更需要法規,所以我覺得以后這方面需要很多方面共同的推動。下面請?
李瑞成:大家好,我是叫李瑞成,昨天非常幸運,習主席到我們展臺來看創新,我分享一些我們在智慧城市方面的做法和思索,大家知道智慧城市非常復雜,非常廣泛的一個話題,在實施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當中,它切入點在哪里,怎么找到一個突破點,這個是我們經常考慮的一點,SAP利用三個工具和客戶和政府一起找到痛點,找到切入點。
第一個工具是設計思維,設計思維是個非常好的方法,和客戶、政府一起找到哪一些項目能夠給人民的幸福生活帶來好處,哪一些相符是能解決痛點的,設計思維,是斯坦佛大學的一個教授發明的方法論,在各個行業應用非法廣泛。
第二個工具是共同創新,我們開發者不是坐在研究院想怎么打造,寫是走出工程院,共同打造智慧城市。
第三個,利用SAP非常強大的內存數據庫。去運算、分析、梳理數據,這三個方法加工具,我們來做智慧城市。SAP最近幾年來,我們與各城市一起合作打造智慧城市。
有一些城市切入點是健康的問題,有些城市切入點是健康發展,有一些城市切入點是交通出行,各種各樣的城市有不同的需求,我們給4500城市提供不同的方案。
回到中國,SAP最近和很多不同的城市一起打造智慧城市。舉個例子,我們和南京市政府一起合作,當時南京要舉行青奧會,交通是個很大的痛點,怎么把交通更好的治理,使市民出行更方便,也是利用了大數據、云計算、包括設計思維打造的。這個方面我們分了四步來走的,第一方面怎么梳理一下南京市政府的當時的狀況,包括數據狀況,交通狀況,摸摸家底,摸不清楚家底,我們談智慧城市是無從談起的,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把家底搞清楚了,把狀況搞清楚了,第二步我們做了一個科學的評估體系,包括一些指標,考量智慧城市建設的方向,沒有方向,智慧城市建設也沒有基礎。我們把指標建立好,在指標之上,利用大數據、云計算的方法來分析來提供一些建設支撐。
我們講兩部分,講到大數據,大家說數據挖掘比較重要,這個毫無疑問是很重要,但是我們更看重的利用現在的數據對未來進行分析,包括城市的規劃、人口的變遷、經濟的發展、社區的建設等等,把各種各樣的數據維度,統統考慮到一起,建立一個未來的模型,對于未來的交通情況發展做規劃。
我經常講大數據,歷史數據的挖掘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們開車要看后視鏡,后視鏡要不要?當然需要。它重要嗎?當然不會重要到相比你往前看。往前看是把握方向,大數據對于我們來講是更多的往前看,做預測。這個方面我們做得非常好,提供一個非常好的決策體系,給南京市政府提供一個工具。最后我講一下。
最后產生一個可執行的方案,因為大數據分析完之后,有了結果有了結論,沒有執行也不行。這方面我們做了一個全方位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主要提供四個方面的,給四方面的使用者提供服務,第一城市規劃,城市規劃局需要對未來的預測的導入的建設,包括公交車線路的設施,地鐵線的建設的方向等等做一些規劃。這個是城市建設規劃我們做的一套方案。第二是市民出行,包括突發事件。第三個是可持續發展。最后一個是現場指揮。精準的交通運營。
這四個方面的解決方案幫助了南京市政府很好的度過了青奧會高峰期對于交通管理的要求,分享到此。
龔曉峰:李院長講的我最大的體會,信息時代和IT時代,最值錢的不是信息,信息爆炸了。數據時代,最值錢的也不是數據。加工信息,利用信息,加工數據,利用數據的能力,能力建設非常重要。這個能力能不能為民能不能便民,非常重要。是不是這樣的?
李瑞成:總結得非常到位。
張銳:大家好,我是來自春雨健康。這一兩年的時間,我們大概和中國十來家城市在一起做智慧城市,我就說智慧醫療這個板塊,我說兩點感想,第一點,也是我們借這個場合的呼吁和我們企業的新生,第一個感覺,我們智慧城市的建設之中,更多的把精力把注意力,把思考的資源放在什么地方?放在現有的體系和效率的提升上。對于我們這樣一個互聯網公司,尤其是一個創新型的互聯網公司是,最能激發我們創業動力和激情的是從0到1的事,拿移動醫療這個領域來說,我們十多個城市里面推手機掛號,現有的就診流程優化。這個都很好,但是我們想推另外的一些東西,比如說我們想推基于人工智能基礎上的智能機器人,比如說我們想推基于精確醫療技術上面的癌癥靶向治療,這樣一些工程,現在的智慧城市體系里面對于這一塊重視度不夠。今天有很多政府的決策者,我希望能更多的重視這些從0到1的項目在智慧城市里面的使用。這個是第一點。
第二點,現在數據安全的問題也是非常大的問題,這里面我想政府和企業的角度,有個比較明顯的界限,我覺得這個界限也能運用到我們的數據安全,就像習總書記說到的,互聯網不是法外之地。剛剛也說到了這個問題,政府法無許可不可為,企業是法無禁止皆可為。
關于數據管理也是這樣,我覺得有一個非常大的確實,在企業執行智慧城市的任務的時候,企業和用戶之間的問題。從數據安全角度來說,政府角度來說是安全治理的問題,從企業來說是數據的商業化的問題。從用戶的角度,用戶隱私安全是非常大的問題及以我比較熟悉的數據醫療的角度來說,我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在醫院里面化驗、檢查、B超這樣的檢查結果,是屬于您的還是屬于醫院的,還是屬于政府的,這樣的數據所有權的問題,使用前的問題,包括健康隱私的未來的便捷的問題,都需要更清晰的界定。
這是我們幫助政府做智慧城市的項目里面的感受。第一點我認為要重視從1到100的現有體系的流程優化,也要重視一些從0到1的項目。
第二個問題,我認為在數據安全的角度,已經比較清晰的界定了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系,可能同時也要界定企業和用戶之間的數據安全對接問題。
龔曉峰:這個智慧醫療太重要了,坦白的說,我本來今天要在北京參加一個追悼會的,為什么呢?上個禮拜我一個朋友,心臟病突發,去世了。
我原來講過,我要買房子,租房子,我單身漢時候靠近單位,為什么呢?把時間省出來學習、工作。我老了之后,買房子要靠近醫院,為什么呢?生病了,趕緊搶救。我們早上起來什么指標不合格,跟后臺連在一起。將來這種及時的互動的應急的可能更重要。如果全部做到這一點了,我相信我們平均壽命應該120歲沒有問題。
最后因為時間關系,我想請臺上六位嘉賓,每個人一句話,對于我們智慧城市的未來大膽的展示一下。
黃代放:我還是希望300個城市搞智慧城市,不要千篇一律,按照自己的需求和定位,把智慧城市做好,比如貴州有貴州的大數據在做,北京有北京的,當然有一些是共性的,比如霧霾問題,或者是交通問題,或者是食品安全問題,但是很多還是差異化的。我是這樣想的。
張永健:其實從一個互聯網的角度,或者是一個大企業,或者是小公司來說,我們看到的是,在這個創新的角度來說,在智慧城市里面,其實就是一個生態系統,我希望是說在這個生態系統里面,我們有一個很開放,但是又有標準化的平臺上面,大家把東西一起打通,每個城市有每個城市的特性,幫每個老百姓解決他們當地的問題,在一個開放的系統的標準化的生態里面去走。
龔曉峰:謝謝,非常好,生態系統。
全春來:現在大家對于智慧城市,其實我覺得,我們還是在探索和實踐,還是屬于盲人摸象,我希望有一天我們大多數人都說,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智慧城市。
龔曉峰:謝謝。
曹向英:看來我的期望非常簡單,夠是真正的能做到足不出戶,萬事可達,安全可靠,然后惠國惠民,我認為這是智慧城市要努力的方向,真正的做到我們最初設計的目標,我認為現在雖然道路還遠,但是完整的各行各業的生態正在形成,這一天可以達到。
龔曉峰:足不出戶,萬事可達,惠國惠民,謝謝。
李瑞成:我希望未來的城市更智慧化,人民生活更美好。
張銳:我希望智慧城市它不僅是數字現實主義的,也是技術浪漫主義的。
龔曉峰:技術浪漫。謝謝。
時間關系,我們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感謝臺上的六位嘉賓,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