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2月17日電(記者 蘇舟)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正在烏鎮如火如荼的舉行著,眾多互聯網大咖現身互聯網大會。
17日,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互聯網強國衡量標準不僅是網民數量,中國還遠非互聯網強國”。
鄔賀銓說,目前中國有超過6.68億網民,48.8%的普及率,明年估計可以超過50%,這是超過世界平均水平的,但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差距的。當然中國的絕對值是很大的,是當之無愧的網絡大國。
但衡量互聯網強國的標準就不能局限于網民數量了。鄔賀銓說,需要從六個方面來衡量,而在這些方面,中國還是有很大的差距的。
第一是基礎設施,昨天習主席的五大主張第一條也是基礎設施,這是互聯網的載體。中國的基礎設施發展不錯,但實際上性能還并不那么好。
同時,基礎設施在東部和西部、城市和農村差距比較大,數字鴻溝比較大。
第二,在應用上,面向消費的應用以BAT(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為代表做的不錯,但實際上還有很多的應用是面向產業的,它們剛剛起步。面向消費的應用不能只停留在電子商務,習主席說我們發展互聯網的目的是為了能普惠13億人口,在這一點上我們還有很多人沒享受到互聯網的發展成果。
第三,技術和產業方面,我們的PC芯片是國外的,操作系統是微軟的,手機芯片有很多我們可以自己做了,核心技術上我們對外依存度還很高,所以在核心產品上我們有差距。
第四點,安全,網絡安全上,現在有的網民感覺到網絡詐騙、網絡攻擊較多。
第五點,網絡的話語權。負責互聯網的IP地址分配的ICAAN仍由國外主導,中國沒有根服務器。
第六點表現在法治上。國外互聯網立法相對完備,有幾十個法律,中國的互聯網法律基本上是很缺乏。
鄔賀銓表示,“在五中全會提出要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在這上面我們政府也注意到往這方面發展,基礎設施方面今年一年政府確實做了不少的工作,有大力推動基礎設施發展,并且建立普遍服務機制,其中還建立一些基金來支撐。應用方面,現在提出要發展互聯網+智能制造,加快信息化在工業化的應用,同時在智慧城市的建設里大力推動互聯網,在國家的一些科技、產業上強調要自主可控,要開發自身的核心技術,現在也在部署一些項目在做這些工作。”
同時,鄔賀銓還說,“在互聯網的安全方面,我們正面臨習主席的講話中也提到的網絡安全問題,實際上我們有關部門也相當重視這個工作,也部署了一些項目,并且也部署了一些重要的敏感部門,怎么樣使用國產化設備來替代。”
鄔賀銓還補充道,“在話語權方面,這次世界互聯網大會可以明顯的感到中國在話語權方面,現在是在世界上比較響亮地發出我們的聲音,要互聯互通、共享共治。我們反對網絡的壟斷,反對網絡的霸權主義,我們要讓全世界人民都能受益,符合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利益。”
最后,鄔賀銓表示,“在法治方面,我們知道全國人大也加快了立法的進程,其中也會加快法治的安排,所以我認為建設網絡強國現在得到中央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但這個強國夢不是那么容易實現的,因為它本身也是中國夢的一部分,所以在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們只能希望到2020年,能在網絡強國上比現在有很大的改進,當然這個強國的過程永遠是一個挑戰,我們各方面都應該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