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2月21日電(信蓮)據德國《明鏡》周刊(Spiegel)報道,彭博創始人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在擔任紐約市長12年之后,于去年回歸彭博。出于對畢生心血未來的擔憂,他對彭博進行了激進重組,換掉媒體業務幾乎所有高管,裁掉超80名編輯,并讓媒體業務更加關注華爾街需求,這是否意味著彭博將會“變天”?華爾街見聞將該報道原文編譯如下:
直到作為紐約市長任期的最后,布隆伯格也沒有等到“世界到處都需要你”的呼喚。
在擔任紐約市長12年之后,布隆伯格可能不會被任何工作崗位拒之門外:世界銀行總裁、聯合國秘書長、美國國務卿,甚至還有人認為他應該參與美國總統競選。作為美國政客中耀眼的明星、億萬富翁、媒體大亨,外界通常將他與比爾·蓋茨和比爾·克林頓相提并論。到2013年12月,唯一剩下的問題似乎是,他最終會選擇哪個崗位。
與布隆伯格有私交的一名美國前官員稱,布隆伯格曾很期待“別人給他打電話提供工作機會”,但是最終卻未能等到。如今73歲的布隆伯格,與其他每周7*18小時受到關注的企業高管和政客一樣,經歷著輝煌之后的暗淡。
為了保持忙碌,有幾個月的時間他曾全職投身慈善事業,通過他旗下基金會支持非洲太陽能照明的發展,并大手筆捐贈財富。但是對于一個已經習慣于掌控一切的人來說,這些工作能提供足夠的成就感么?
因此,盡管在這之前果斷拒絕,布隆伯格最終還是重操舊業。經歷了一年的“閑散”狀態之后,他回到自己打造的金融和媒體帝國。“在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時,他拿了回歸的鑰匙,以便能重新回到駕駛室,”一名彭博前高管說道。
或許是出于對畢生工作的控制欲和關心,也可能是因為無聊和野心共同的驅動,布隆伯格啟動對年收入高達90億美元的彭博史無前例的重組。他換掉了媒體業務幾乎所有的高管,裁掉了超過80名編輯。
彭博商業模式是媒體的未來?
至少在美國,彭博的商業模式被視為媒體的未來,然而布隆伯格激進的改革則讓人對此產生疑問。在這種模式下,通過其他業務帶來收入,從而支持高質量的媒體報道,這也被收購了《華盛頓郵報》的亞馬遜創始人貝索斯高度認可。但是布隆伯格的舉動則表明,這種模式只有在掌舵人認可時,才能延續。
和《紐約時報》以及英國《金融時報》不一樣,彭博并非傳統媒體,它的記者一直處于次要地位。為彭博帶來財富的,則是華爾街、倫敦股票交易所的銀行家們在使用的彭博終端。
彭博終端包含從國債到原材料的報價、持倉情況、海上集裝箱船只裝載量和行駛速度,以及企業CEO的財富,包括他們所擁有的游艇和私人飛機。該終端每日處理超過600億條市場信息,每名用戶每年的使用費用超過2萬美元。當前,彭博終端有32.5萬名用戶。
這個終端耗費了布隆伯格畢生的精力。1981年被華爾街投行所羅門兄弟(Salomon Brothers)解雇之后,當時39歲的布隆伯格用獲得的1000萬美元離職金開始創業。除了不能印錢之外,說彭博終端無所不能也不為過,布隆伯格藉此也成為全球排名第14的富豪,估計財富達355億美元。
與布隆伯格的個人財富相比,彭博的收入顯得相形見絀,但是作為在73個國家擁有超過2400名記者的超級新聞機器,彭博影響力巨大。布隆伯格很早意識到,他打造的產品不能僅僅是提供數據的小眾產品,更需要成為金融行業最要的信息來源。但是要達到這種目標,就需要能夠創造客戶忠誠度的信息。1991年,彭博新聞以向客戶提供服務的方式問世,它所提供的消息旨在幫助銀行人士決定是買入、賣出還是持有。
模式轉變
彭博記者的工作進一步提升了布隆伯格的聲望,也增強了終端客戶的滿意度。反過來,彭博終端也帶來大量利潤,支持了媒體業務的發展。這種模式似乎天衣無縫,讓各方都能獲利。
但是布隆伯格近期的決定,則為它拉住了剎車。很多彭博記者擔心,12年過后,享受無盡的自由以及施展崇高抱負的時代已經結束。他們感到自己已經淪為替銀行家和企業CEO輸入信息的工具,他們的價值也以向終端面前的富裕客戶提供服務的情況來衡量。
如果的確是這樣,結局將很讓人遺憾。彭博提供高質量、獨立報道的時代將會終結,其作為推動社會信息公開重要貢獻者的角色,也將轉變為單純為資本主義服務的工具。
在彭博世界各地的辦公室,幾乎都至少配備一個養著紫色和黃色金魚和珊瑚的魚缸,布隆伯格稱這是為了創造放松的環境光,員工應該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他的口頭禪是,“這對我們最好。”
不過對于離開彭博的人來說,則能感受到他冷酷的一面。布隆伯格曾表示,他不會參加歡送會,也不會向離職員工表達祝福,這樣做會讓他感到不誠實。他說,不論是誰,離開了公司就不再是其中的一員,而是屬于其他地方的一份子。
2001年布隆伯克成為紐約市長時,他將公司控制權交于信任的兩名助理:Peter Grauer以及Dan Doctoroff。前者曾是一名投資銀行家,后者曾擔任紐約副市長到2008年。二人似乎都是理想人選,他們似乎很忠誠,又沒有太大個人野心。
但是據他們自己介紹,二人其實超乎預料的獨立和有抱負。他們擴大了彭博的免費網絡內容以及電視業務,打造了彭博法律等新業務,并收購了《商業周刊》。
在他們的計劃之下,彭博品牌將延伸到金融行業之外,彭博網站應該對所有人開放,而不是僅僅面向使用其終端的高端用戶。他們雇傭了大量明星作者,部分人年收入高達100萬美元,這也被視為直接挑戰《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以及Politico.com等行業巨頭的動作。在其他媒體企業縮減預算的同時,彭博編輯則穩步增加,2008-2013年,Grauer和Doctoroff引入了超過600名記者。
在布隆伯格忙于政務的同時,彭博記者則在孜孜追求Doctoroff所描述的“全球最有影響力新聞組織”的目標。隨著越來越多《華爾街日報》以及《紐約時報》等的獲獎記者加入彭博,以及在電視、網站和雜志上的投入的增長,彭博記者關于自己是終端附屬這種感覺也越來越少。
但是規模的擴張也有代價,新聞部門傳統記者與網絡和雜志部門陷入權力爭斗。內部斗爭引發問題的一個例子是,在希拉里·克林頓宣布成為美國總統競選候選人時,彭博突發新聞的發布延誤了11分鐘。一名編輯稱,網站作者和為終端提供內容的記者在發布這條消息時出現了相互掣肘。
在重新掌權彭博之后,布隆伯格與Doctoroff一起接受了《紐約時報》一個簡短的采訪,Doctoroff稱,“Mike(布隆伯格)對于公司來說就像上帝,他創造了宇宙,發布了十誡,然后消失。現在他又回來了,你應該要理解,當上帝回來時,現狀將要改變。”
Doctoroff已經離開了彭博,而包括擔任總編長達25年的Matt Winkler等人則被架空。如果你對誰掌握了大權存有疑問,通過Grauer召開的一場會議就可以了解。當Grauer將會議室大門關閉,阻止外人進入旁聽時,布隆伯格要求他把門打開。Grauer則表示反對,執意關門。第二天,工人來到會議室,將此門永久拆除。
曾擔任《經濟學人》總編輯九年時間的John Micklethwait,被布隆伯格指責清理了彭博媒體業務。布隆伯格很喜歡《經濟學人》,并推薦對經濟感興趣的人閱讀。在離開《經濟學人》加入彭博之后,Micklethwait的同事認為其中原因是彭博開出的薪水很高。
但是僅在幾周之后,Micklethwait閑散的英倫魅力就已消散,今年9月,他向編輯人員發送了一封措辭極為嚴厲的長篇郵件。Micklethwait寫道,彭博需要將焦點重新放到客戶身上,而客戶則不希望將寶貴時間浪費在閱讀“為我們自身而非付費客戶提供更好服務”的長篇大論上。他稱,彭博不再需要教育和體育報道。
Micklethwait還表示,彭博的指導原則應該是“資本主義編年史”。很多人認為,Micklethwait的信所傳達的信息是,彭博新聞應該符合彭博終端客戶的需求,而非更大范圍的讀者。
最近數月,此前曾擁有很大自由度的多位高管離職,其中包括數字業務主管Joshua Topolsky。彭博內部維護傳統業務的人士認為,彭博網站的大量用詞違反了彭博編輯規范,比如使用“但是”之類的可能讓銀行人士困惑的詞語。部分消息人士稱,布隆伯格在與顧問會議中曾反問“我們為何需要網站?”Topolsky最終離職,而布隆伯格據稱已經在親自在網站投入大量精力。
對普利策獎無動于衷
今年4月,彭博記者Zachary Mider因報道美國企業的系統性避稅漏洞而獲得普利策獎,這是彭博新聞歷史首次獲得這一美國最高新聞獎項。
消息傳來當天下午,Mider與同事一起在辦公室開香檳慶祝,唯一一位并未露出歡喜情緒的就是布隆伯格自己。在場的一人問布隆伯格,首次獲得普利策獎是什么感受,據稱他的回答是,“對這類事情感到擔憂很重要。”
布隆伯格、Grauer以及Micklethwait均未出現在頒獎機構哥倫比亞大學的慶祝晚宴上。當一群人在飯店慶祝時,布隆伯格也未現身。不過一名彭博人士表示,布隆伯格和彭博“對于獲得普利策獎極為自豪,我們希望獲得更多這一獎項。”
前彭博文化編輯Jeremy Gerard表示,對于過去一年彭博發生的事情感到遺憾,彭博的新方向對于媒體業務帶來了傷害。另一名前編輯則稱,彭博日益偏離將媒體業務作為公共服務的方向,“彭博的方向是將業務縮至過去的狀態:為銀行人士提供消息。”還有人稱,布隆伯格對于在他離開期間彭博的發展不滿意,“Mike感到對于自己的畢生精力失去了影響力。”
開始面臨競爭
彭博如今也面臨未預料到的競爭,很多客戶認為彭博高傲且終端定價過高。今年4月彭博網絡臨時癱瘓,金融業在無法獲得數據的情況下度過了數小時,一名銀行人士在Twitter上稱,終于理解到Facebook癱瘓時他女兒的感受。這一事件也讓很多銀行意識到對于彭博的過度依賴,開始尋找替代產品。
去年,包括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內的14家銀行成立了Symphony,用于替代彭博終端產品核心的聊天系統。數周之前,谷歌也投資了Symphony。有消息稱,該公司還有意打造自己的編輯團隊。對于彭博來說,這將意味著,多年來帶來巨額利潤的終端將面臨挑戰。
彭博一名前高管稱,布隆伯格對自己的“歷史貢獻”感到擔憂,認為通過網站和電視免費提供的內容越多,客戶不再續訂彭博終端的風險越高。“布隆伯格已經準備好犧牲一切來保護終端的成功,即便是媒體野心。”
如今,在記者擔心彭博會進一步裁員的同時,布隆伯格自己則從對公司方方面面的日常管理中獲得成就感。據稱,他甚至親自設計了彭博電視新外觀的草圖。
此外,另一個流傳很廣的一個說法是,一次在衛生間里布隆伯格花了好一會兒時間才找到藏在鏡子背后的紙巾,這讓他很抓狂,隨后找到負責人并要求整棟大樓內為紙巾位置貼上指示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