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12月29日電(記者 杜娟)中國電子商務的發展重心正在下沉,縣域,是中國下一個市場與消費金礦。
2015年歲末,正值淘寶大學縣長電商研修班開班一周年之際。經過短短一年的發展,淘寶大學縣長電商研修班已經覆蓋了全國7個大區,26個省份,193個地級市,598個縣級市,培訓1572名縣長學員。在阿里巴巴集團農村戰略的點燃之下,全國廣大縣域的電商經濟目前正呈現如火如荼的發展之勢。而在縣長電商班的帶動下,無論是地處北方、中部還是南方的縣域,無論產業基礎是農業、工業還是旅游業的縣域,都掀起了諸多創新探索,也收獲了豐碩成果。
根據國家商務部發布的數據,2014年,中國電子商務零售總額達到2.78萬億元,其體量已經達到萬億級別,未來將向十萬億級躍進。從消費角度,電子商務已經成為縣域消費的新增長點,2014年縣域網購消費額增速比城市高出18個百分點,而同期縣域移動網購消費同比增速甚至超過了250%;從銷售角度,縣域地區的網商數量和銷售額在快速提升,根據阿里研究院統計,2014年全年網店銷售額超過1億元的“億元淘寶縣”已經超過300個,遍及25個省市區。
助力構建縣域電商全生態,“瓷都”借力電商彎道超車
縣域坐標:福建德化
發力產業:輕工業(瓷器)
縣長班價值:助力構建縣域電商全生態
德化縣,位于福建省中部、泉州市北部,與江西景德鎮、湖南醴陵并稱中國三大近代瓷都,是中國陶瓷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德化縣也是國內互聯網與電子商務產業發展較為活躍的縣城之一。截止2015年12月,德化全縣電商應用企業6500多家,2014年實現電商零售額12億元。
從2012年第四季度開始正式推動電子商務,增速每年50%以上,一年時間就跨到了全國電商百佳縣第49名!在一年時間就跨到了全國電商百佳縣第7名,先后獲得全省示范縣第二,全省示范園區第一,國家級電子商務示范基地!這樣的電商發展速度和成績,德化縣是怎么做到的?
“電商生態的打造,是很多縣域在頂層設計時都會考慮的事情,德化縣電商發展速度起來這么快,電商全生態的打造功不可沒。” 德化縣副縣長劉惠煌表示,這些經驗都是來自全國先進縣域和阿里集團的學習取經轉化而來的,尤其離不開淘寶大學縣長班上的學習和分享。
據劉惠煌介紹,德化縣域電商目前正呈現出“小縣域大城關大生態,小工藝大民生大產業”的新局面,整個電商產業鏈非常完整,形成了傳統瓷雕、西洋工藝瓷、日用瓷并駕齊驅的陶瓷生產銷售格局。
回顧過去,劉惠煌對于淘寶大學縣長班的經歷記憶猶新。2015年6月,為了快速打造起德化的電商全生態鏈,更加高效地推進本地電商發展,劉惠煌趕赴浙江桐廬,參加了淘寶大學為期三天的福建省縣長研習電商定制班。短短三天的學習劉惠煌獲益匪淺。電商班結束后,淘寶大學依托自身平臺資源幫德化縣對接了阿里農村淘寶服務站,加速了其在德化的落地。參加了這期縣長培訓班,不僅使德化縣終于建立起了第一個村淘服務站,還以此為借力,順勢籌備了德化4個淘寶村的電商孵化園。
今年7月,因為表現優異,劉惠煌被淘寶大學聘為特級專家,在8、9、10三個月份分別對黑龍江、貴州等省內縣域的縣長進行了電商培訓。在此期間,劉惠煌吸收各自縣域的優秀經驗,逐步完善了德化縣的電子商務產業藍圖。在淘寶大學的對接下,8月份,阿里巴巴全國首個國際站LBS試點也落戶德化,全面帶動了德化陶瓷產業的轉型升級。
助力培養本土電商人才,“好漢之鄉”實現“互聯網+旅游”閉環式發展
縣域坐標:山東鄆城
發力產業:旅游業
淘大價值:助力培養本土電商人才
與福建德化縣不同的是,位于山東省西南部的菏澤市鄆城縣并沒有一個較為穩固的產業基礎,多年來主要依靠紡織、機械、搪瓷、酒類包裝等第二產業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基礎產業。不過,近年來,依托自身獨特的歷史文化基礎,鄆城也努力探索傳統旅游業的轉型升級之路。
“如何有效依托并利用電子商務,發展當地特色水滸文化旅游產業?”帶著這個疑問,鄆城縣副縣長王明華參加了今年4月份淘寶大學菏澤縣長電商研習班。
眾所周知,鄆城是水滸故事的發祥地,素有“梁山一百單八將,七十二名在鄆城”之說。當地水滸文化旅游資源豐富,曾被評為山東省首批旅游強縣,并榮膺“中國好漢之鄉”稱號。 但是鄆城縣的電商現狀并不樂觀,基礎較差,起步較晚,意識較弱。淘寶大學講師團進行縣域問診后,建議鄆城著力培育本土的基礎電商人才,實現“互聯網+旅游”產業的閉環式發展,應引進外來優秀電商運營人員,在當地長期建立電子商務人才培訓班進行人才孵化,在電商人才培養完成后積極應用到發展當地特色的水滸文化旅游上。
今年5月,鄆城縣在淘寶大學的幫扶下,建立了首個淘寶大學培訓基地。基地預計今年培訓本土電商人才近3000人,助推電子商務本地化。同時,鄆城縣與淘寶大學簽訂了電商培訓戰略框架協議,合力舉辦了電子商務專業培訓班26期,包教包會,引導1000余名學員實現了成功創業。此外,鄆城縣政府和淘寶大學還共同舉辦了7期電商特色培訓班,200多名復退軍人、下崗職工學有所成,依托淘寶大學舉辦了菏澤市首個鄉鎮長電商專題培訓班,并通過鄉鎮電商協會,重點對40個電商村進行了培訓。
在淘寶大學的資源對接下,鄆城縣推動了農村淘寶的建立,全面激活了農村電商生態。10月12日,鄆城縣107個村淘點同時開業,全天總單量超過35000單,個人總單量超過1600單,突破全國紀錄。
助力傳統農業升級轉型,“糧食高產區”用電商為生態農產品正名
縣域坐標:遼寧大洼
發力產業:農業
淘大價值:助力傳統農業升級轉型
有別于產業基礎為工業和旅游業的縣域,農業大縣的經濟發展一直是當地政府的痛點。遼寧省大洼縣,作為淘寶特色中國首家縣級館,阿里滿天星計劃農特產品溯源全國首家試點縣,其身上有著太多農業大縣發展電商的借鑒和思索。
大洼縣的地域條件有著較強優勢。地處遼東灣沿海,地勢平坦,風調雨順,為糧食生長創造了優越的環境。大洼縣早已被確定為“全國糧食高產創建示范區”,除了大米等主導產業,當地還發展出了河蟹、文蛤、生豬、海蜇等富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
但讓大洼縣副縣長魏曉東苦惱的是,雖然長期以來,大洼縣的農產品品質出色,也在市場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是產品的附加值卻始終無法提高。
今年2月,中國特色館大洼館正式在淘寶上線。作為首個縣級特色館,大洼特色館主打生態農產品。開館當天,就實現了120萬元的不俗銷績。然而之后每況愈下,每天的銷售額只能維持在數萬元級別。
“如何才能把更多的流量引入館內?”帶著這個問題,魏曉東在今年3月份來到了淘寶大學,以期通過講師和專家們的問診,找對大洼發展農特電商產品的命門。在這期電商培訓班上,淘寶大學講師建議大洼縣全方位多品類發展,依托中國特色館大洼館,把“農產品+旅游”的概念打出去。
培訓結束后,大洼縣政府專門拿出了500萬元,在旅游景區內設置了3000平方米的線下特色體驗館,通過農產品二維碼將線上線下聯動起來,構建O2O閉環,吸引了大量游客消費。目前,大洼館每天平均銷售額已經躍升到50萬元。另外,通過淘寶大學爭取的諸多營銷資源,大洼館也累計了8000余人的購買群體,提升了30%的交易額。
在特色中國大洼館銷售業績穩定后,通過淘大的對接,大洼縣與阿里巴巴“滿天星”項目又進行了深度合作,成為“滿天星”農產品溯源計劃全國首家試點縣,為當地每件地標性優質農產品農產品配備“身份證”上線銷售。這將大洼縣本地農產品的標準化、現代化和農產品品牌附加值都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目前,大洼縣也通過淘寶大學的對接,與阿里農村淘寶達成了意向性合作協議,預計在2016年正式建立大洼縣的農村淘寶服務站點,以期推動當地農民創新特色農業,讓大洼當地的好產品通過農村淘寶上行渠道賣到全世界。
經過淘寶大學縣長電商研修班一年沉淀,集結政府領導、專家學者、縣域電商服務商和阿里員工的智慧和實踐經驗,淘寶大學將縣域電商相關理論、案例和精華匯編為《互聯網+縣域--一本書讀懂縣域電商》的書籍,即日起在天貓平臺上開放預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