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1月20日電(田阿萌)主題為“掌控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世界經濟論壇今日在瑞士達沃斯開幕。據悉,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及英國首相卡梅倫在內的2600名參會者將出席此次年會。
眾所周知,人類歷史上的前三次工業革命先后開創了“蒸汽時代”、“電氣時代”與“信息時代”。其中“蒸汽時代”的到來幫助人類實現了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過渡,“電氣時代”的到來推動了電力、鐵路、化工、汽車等現代重工業的興起,而距離我們最近的“信息時代”更是把人類文明發展至了空前的高度,令全球絕大多數國家與地區參與到了全球化進程之中。在這一背景下,第四次工業革命究竟會以何種形式到來,自然備受期待。
對此,在19日正式出版的新書《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世界經濟論壇創始人兼執行主席克勞斯·施瓦布(Klaus Schwab)教授也進行了深入的剖析,而與之相呼應,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主題正是“掌控第四次工業革命”。
互聯網或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生命支持系統”
英國《金融時報》副主編約翰o桑希爾(John Thornhill)1月20日撰文稱,施瓦布新書縱覽了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物聯網、自動駕駛汽車、3D打印、區塊鏈(blockchain)、生物技術等新科技,主張這些技術匯集在一起,構成了本書標題中所說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在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開幕式中,施瓦布在致辭中也提到,“我們目前正處在第四次工業革命階段。前三次工業革命分別建立在蒸汽動力、大規模生產和計算機等突破式技術成果的基礎上,而第四次工業革命則以互聯網為核心,通過互聯網來推動全球經濟和社會的深刻轉型。”
施瓦布還表示,“與以往歷次工業革命不同,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指數級而非線性速度展開--如海嘯般撲面而來。第四次工業革命是全方位多層次的,是在互聯網推動下各種技術的融合,這些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機器人、3D打印、納米科技、材料科學、能源儲存和量子科學等。”
“第四次工業革命不單單是對產品和服務進行創新,而是對整個系統進行變革--它將影響我們的生產和消費方式,影響我們供應鏈的架構方式,也影響我們與消費者的互動方式。第四次工業革命最終將實現物理世界、數字世界和生物世界的相互融合。”
施瓦布指出,互聯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生命支持系統”。人類不能低估第四次工業革命產生的影響,而人才將成為最寶貴的經濟資源,而非資本或低成本勞動力,新工業革命將帶領人類進入“人才主義”時代。
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革新與隱患”
無處不在的移動互聯網、超級計算機、無人駕駛汽車、神經技術人腦芯片、基因編輯……事實證明,這場變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生在我們周圍。人類正剛剛邁入一場意義非凡的技術變革時期,即“第四次工業革命”。這場變革將徹底改變我們的工作、生活以及彼此相處的方式。
歷史上的前三次工業革命分別讓機器取代了牲畜,實現了大規模集中制造,并創造了數字化生產能力。與此相比,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作用具有根本性區別: 它以新技術的涌現為特點,將不斷融合物理、數字與生物世界的界限,對世界上所有學科、經濟體與行業產生重大影響,甚至撼動人類對自我的認知。
隨之產生的各種轉變與顛覆也意味著人類正身處于一個“福禍相依”的時代:得益于技術的發展,人類能夠通過數字網絡更緊密地連接數十億人,極大地提高組織機構工作效率,更好地利用資源維護自然環境,甚至可能恢復一些此前工業革命中造成的破壞。
但是,施瓦布同時在書中指出了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可能產生的一系列隱患:面對技術的迅速革新,組織機構的運營方式可能無法適應新變化,政府部門的監管方式也可能遏制新技術發揮作用;權力的轉移將產生未知的嚴重安全問題,貧富差距和不平等現象或將惡化,社會分裂狀況加劇……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了書中闡明的一些危險,如技術進步好處的不平等分配和大規模失業的威脅;全球治理受到削弱;機器人技術、基因工程和網絡武器可能被濫用;許多老牌企業遭到顛覆。
而新技術對商業的供給方和需求方都造成沖擊,擁有一個將消費者匯集起來的平臺遠好于擁有基礎資產。正如,TechCrunch網站上的一篇文章指出世界上最大的打車公司優步(Uber)本身并不擁有車輛;最受歡迎的媒體所有者Facebook沒有創造任何內容;最有價值的零售商阿里巴巴(Alibaba)沒有庫存;最大的住宿供應商Airbnb沒有房產......
正在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些頂尖經濟學家表示,世界經濟處于難以預料的十字路口,既有可能持續復蘇,也有可能遭遇全球金融危機的第三階段。而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大宗商品價格暴跌,以及新興經濟體企業的美元債務負擔過重,都將成為2016年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的背景之一。
或許正如施瓦布所描述的那般,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速度、規模和系統性足以顛覆全球各個產業。
(編輯:涂恬)